我看着他那张自以为是的脸,那张因为长期坐办公室而显得有些松弛的脸。
忽然之间,一切都清晰了。
那些过去被用「他是技术外行,不懂也正常」来安慰自己的瞬间,此刻像电影快放一样,一帧帧在脑海里闪过。
这不是第一次了。
林薇薇刚来不久,公司要搞年度技术分享大会,他让我负责内容,让林薇薇负责形式。
我带着团队,把一年来所有重要的技术突破架构优化都整理成了详实的技术文档和PPT。
而林薇薇,她把整个会场布置得像个网红咖啡馆,设计了各种互动小游戏。
在最终的筹备会上,赵峰把我做的内容PPT重重地摔在桌上,毫不客气地指责我:
「苏然!你那PPT,密密麻麻全是代码和图表,谁有兴趣看?」
「你学学人家,要让大家在轻松愉快的氛围里,‘感受’到技术的魅力!」
他当众夸林薇薇「有巧思」「懂传播」,却对我团队辛苦总结的技术成果视而不见。
最后,他要求我把大会改成「科技嘉年华」,内容不重要,形式一定要活泼。
我告诉他,那只会把一场严肃的技术交流,变成一场无聊的闹剧。
他却说我思路僵化,不懂变通,带着一种「技术人员的傲慢」。
我妥协了,花了两天时间,将我的心血包装进那个空洞华丽的壳子里。
年会最后当然是「圆满成功」,因为照片拍出来很好看,发朋友圈得了很多赞。
在大会的最后,赵峰特地把林薇薇叫到台上,当着所有人的面说:
「这次能办得这么成功,薇薇的创意功不可没,是她让我们的技术出圈了。」
还有一次,公司系统需要一次底层的重构升级,以适应未来三年的业务增长。
我提前半年就开始做技术预研,带着团队写了上万字的评估报告和实施方案,
从服务器选型到数据迁移,每一个环节都做了AB测试和风险预案。
方案交上去,赵峰压了一个月没批。
我去问他,他带着几分不耐烦说:
「苏然,你这个方案,全是各种专业术语。」
「而且,投入这么大,风险这么高,万一搞砸了怎么办?现在的系统不是还能用吗?」
「你能不能搞一个,让我,让市场部的同事,都能看得懂的方案?」
那一刻,我只觉得无比疲惫。
我搭建系统,靠的是专业,是缜密的逻辑和对技术的敬畏。
而不是写一份通俗易懂能让外行都点头称赞的宣传稿。
这些盘外招,我不是不会,只是不屑。
我以为,在一家科技公司,技术实力最终是安身立命的根本。
现在我明白了,我错了。
在赵峰的世界里,技术实力固然重要,但那是基础,是理所应当的。
而那些能让他作为老板,在朋友圈在行业会议上,有东西可以吹嘘炫耀的「氛围感」「用户体验」,才是加分项。
他不需要一台能默默解决核心问题的精密仪器,他需要一个懂得播放背景音乐的华丽音响。
公司的技术框架已经稳定,核心业务也跑得顺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