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曦微露,海平面尽头刚刚泛起一丝鱼肚白,断刃居内,李不言已然起身。
他并非被崖海的浪涛声或林间的鸟鸣唤醒,而是源于一种刻入骨子里的自律。在前世,这种自律帮助他在竞争激烈的社会中立足;在此世,这种自律将是他攀登长生大道的基石。
用冰冷的清水简单洗漱,换上一身崭新的灰色弟子服。布料粗糙,但坚韧耐磨,左胸处绣着一个小小的“山”字图案,代表着靠山宗。他将那柄凡铁长刀重新悬挂在腰间,手指拂过冰凉的黑鞘,触感熟悉而稳定。
推开木门,带着咸味的清新空气涌入肺腑,精神为之一振。他没有立刻开始修炼,而是先拿起靠在墙角的扫帚,将昨夜风吹落的几片新叶仔细清扫干净,又将石桌石凳擦拭了一遍。这些简单的劳作,在他看来,也是一种心境的打磨。
做完这些,天际那抹鱼肚白已然扩散,染上了淡淡的金边。太阳即将跃出海面。
李不言走到小院面向崖海的最开阔处,将那个干净的蒲团放在地上,盘膝坐下。他并没有急于运转任何功法——事实上,外事堂发放的份例中并不包含修炼功法,基础的引气法门需要今日去听完宗规讲解后才能获取。
他闭上双眼,尝试着以最细微的精神力,去触碰意识深处的“映道之心”。
没有全力开启,只是如同点燃一盏灯烛,散发出微弱而持续的辉光。
刹那间,世界的细节再次变得丰富起来。他“看”到空气中活跃的蓝色水属性灵气光点,因靠近崖海而格外密集;也“看”到其他颜色的灵气光点,如绿色的木属性、黄色的土属性、红色的火属性、金色的金属性,它们交织在一起,缓缓流动,只是浓度远不如水属性。他甚至能模糊地“映照”出身下大地深处,那庞大聚灵阵法的微弱脉动,如同巨兽的呼吸,悠长而有力。
这种基础的、维持性的映照,对精神力的消耗要小得多,但长时间持续,依旧能感觉到一丝丝的倦意如同涓涓细流,在不断累积。
“映道之心,是利器,也是负担。需善用,不可依赖过度。”李不言心中明悟。他将这份感知主要用于体会自身与周围环境的联系,体会那无所不在的“道”的痕迹,尤其是……“刀”的痕迹。
他并未拔刀,只是将手轻轻按在刀柄之上。
心神沉静,借助“映道之心”的微弱辅助,他开始在脑海中观想“刀”。观想刀的形态,刀的锋芒,刀的重量,刀挥出时的轨迹,刀破开空气的声音……他回忆着昨日在测试前,于刀道峰方向感受到的那股凛然刀意,虽然隔空感应,模糊不清,但那股斩断一切、一往无前的神韵,却深深印刻在他心中。
时间在静坐中缓缓流逝。当第一缕炽热的阳光终于突破海平面,将金色的光辉洒满崖海,也照亮了他沉静的面容时,他才缓缓睁开眼。
眼中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疲惫,但更多的是一种清明。虽然没有功法引导,无法主动吸纳灵气入体,但这种对“刀”的观想与感悟,对他而言,本身就是一种修炼,是在为未来的刀道打下最坚实的基础。
起身,活动了一下有些僵硬的四肢。他拿起桌上的竹笛。
晨练,除了悟刀,还有笛。
不同于昨日的随性,也不同于测试时的刻意。此时的吹奏,更像是一种晨课。他选择的曲子依旧宁和、空灵,音符在晨风中跳跃,与海浪声、逐渐响起的鸟鸣声交织成一曲自然的乐章。他吹奏时,心神完全沉浸在音律本身的美妙与变化之中,感受着气息在笛管内的流转,手指在笛孔上的起落。
偶尔,他会尝试着将一丝微弱的精神力,融入某个特定的音符之中。这不是动用“映道之心”去映照,而是试图以音律为载体,去“表达”某种情绪或意境。例如,在吹奏一个悠长的高音时,试图融入“空阔”之感;在一段急促的滑音时,试图融入“灵动”之念。
效果微乎其微,远不如测试时引动《沧海一声笑》豪迈意境那般明显。但他并不气馁,只是持续地、耐心地尝试着。他知道,修行之道,滴水穿石,最忌急躁。
笛声悠悠,回荡在断刃居周围,渐渐成了这片崖海清晨固定的背景音。
当太阳升高,驱散了清晨的凉意时,李不言收起了笛子。他估算了一下时间,该去外事堂聆听宗规了。
锁好院门,沿着青石小径再次走向外门核心区域。路上遇到的弟子渐渐多了起来,大多行色匆匆,或独自沉思,或三两结伴,讨论着修炼心得或是任务见闻。不少人看到李不言,尤其是注意到他腰间的刀和那与众不同的清冷气质时,会投来好奇或打量的目光,但并未有人上前搭话。
“嘿!李不言!”
刚靠近外事堂所在的广场,一个熟悉的声音就响了起来。只见王铁那圆滚滚的身影正站在广场边缘,使劲地朝他挥手,脸上依旧是那副热情洋溢的笑容。
李不言脚步微顿,走了过去。
“你可算来了,我还怕你找不到地方呢!”王铁凑上来,压低声音,挤眉弄眼地说道,“打听过了,今天来讲宗规的是戒律堂的一位执事,姓刘,据说人挺古板,但讲得还算细致。咱们新弟子都得听,之后还要简单考核,不过关的听说要扣份例灵石呢!”
这王铁,果然消息灵通。李不言点了点头:“多谢。”
“客气啥!”王铁摆摆手,和他并肩随着人流走入外事堂侧殿一个宽敞的讲法堂。堂内已经坐下了数百名灰衣弟子,鸦雀无声,气氛肃穆。
果然如王铁所说,一位面容严肃、眼神锐利的中年执事端坐前方高台,开始宣讲《靠山宗外门规戒》。内容无非是尊师重道、禁止同门相残、按时完成宗门任务、不得私自传授宗门功法、维护宗门声誉等等条条框框,听得不少弟子昏昏欲睡。
李不言却听得十分认真,将每一条规戒都记在心里。这些规则,既是约束,也是护身符,更是了解这个宗门运作方式的窗口。
宣讲持续了将近一个时辰。结束后,刘执事果然随机抽问了几个问题,有几个答不上来的弟子顿时面如土色。李不言对答如流,顺利通过。
随后,每位新弟子领取到了一本薄薄的册子——《基础引气诀》。这算是靠山宗最入门、最大路货的修炼功法,旨在引导弟子感应并吸纳天地灵气,淬炼肉身,打下根基。
“总算完事了!”走出讲法堂,王铁长舒一口气,拍了拍胸口,“听得我快憋死了。李不言,你领到功法了吧?准备什么时候开始修炼?我听说厚土院那边有几个家伙,昨晚拿到功法就迫不及待试了,结果屁都没感应到,哈哈!”
李不言将《基础引气诀》收入怀中,淡淡道:“回去再说。”
“也是,不急在这一时。”王铁表示理解,随即又神秘兮兮地说道,“对了,你知道咱们外门哪里最适合修炼吗?除了各院的修炼室,那得要积分!有几个地方是公认的灵气节点,虽然比不上内门,但也比普通地方强不少!比如‘望海崖’东边那片青竹林,木灵气充沛;还有‘百锻谷’入口处,金土之气浓郁……你那个断刃居靠近崖海,水灵气倒是足,但对咱们刚开始引气,属性不太契合的话,效果可能打折扣。”
这些信息,对初来乍到的李不言而言,确实有用。他再次看了王铁一眼,这个看似大大咧咧的胖子,心思其实颇为细腻。
“多谢告知。”
“嘿嘿,小事!以后有啥消息,我第一时间告诉你!”王铁很是受用,拍了拍李不言的肩膀,李不言身体微不可查地僵了一下,但没有避开,“那我先回厚土院了,争取今天能感应到气感!你也加油!”
告别了王铁,李不言没有在外停留,径直返回了断刃居。
午后的小院,阳光正好。他没有立刻研读《基础引气诀》,而是先履行了另一个宗门义务——清理藏书阁。
这是他在入门第二天就接取的,最简单的任务之一,耗时短,奖励低,仅有一点象征性的积分,但可以接触到藏书阁一层的杂书。
靠山宗外门的藏书阁并非什么藏有神功秘籍的禁地,一层对外开放的,多是些大陆通史、地理志异、灵草图谱、低阶妖兽详解、前辈修士游记心得之类的杂书,正好符合李不言目前迫切了解世界的需求。
花费了约莫一个时辰,他将分配区域的书架擦拭干净,地面清扫一遍。过程中,他看似专注干活,眼角的余光却不断扫过书架上的书名。他注意到,靠窗的一个书架上,摆放的多是与“刀道基础”、“音律浅谈”相关的书籍,虽然都只是最粗浅的入门知识。
“日后,这里倒是个可以常来的地方。”他心中记下了这个位置。
任务完成,领取了那一点微薄的积分记录在身份玉牌后,李不言回到了断刃居。
夕阳西斜,将他的影子在院中拉得很长。
他坐在石凳上,终于翻开了那本《基础引气诀》。册子很薄,内容也确实基础,主要讲述了如何凝神静气,感应周身灵气,再以特定呼吸法门配合意念,引导灵气沿特定经脉路线运转,初步淬炼体魄,直至在丹田形成气感,便算是踏入“练皮”境界。
方法并不复杂,难的是持之以恒的感应与引导,以及对个人悟性和灵根资质的要求。
李不言仔细阅读了两遍,确认已将法诀和运行路线牢记于心。但他并没有立刻尝试。
而是再次拿起竹笛,面对着波光粼粼、被晚霞染成瑰丽紫色的崖海,吹奏起来。
这一次的笛声,少了几分空灵,多了几分沉静与悠远,仿佛在呼应着这黄昏的静谧,也像是在梳理着自己一天的经历与收获。
笛声袅袅,融入暮色。

当最后一缕天光消失在天际,星子开始在海天之间闪烁时,李不言才放下笛子,走进了石屋。
关上门,隔绝了外界的声音。他点亮油灯,昏黄的光晕照亮了简陋的房间。
他并没有上床休息,而是走到屋角,将那个蒲团放在地上,然后盘膝坐下,腰背挺直。
是时候,尝试这异世界的第一次正式修炼了。
他闭上双眼,摒除杂念,按照《基础引气诀》所述,调整呼吸,使之变得绵长而富有韵律。心神下沉,尝试去感应那无所不在的天地灵气。
起初,周围一片混沌黑暗。但随着他心神的彻底沉静,借助“映道之心”那微弱而持续的辅助感知,那些五彩斑斓的灵气光点,再次清晰地浮现在他的“心”中。
尤其是蓝色的水属性灵气,异常活跃,如同调皮的光之精灵,在他周围跳跃、盘旋。
他尝试着,以自己的意念,如同伸出无形的手,去轻轻地触碰、引导这些灵气光点,尤其是那些相对温和的、无属性的白色灵气光点,按照《基础引气诀》记载的路线,缓缓靠近自己的身体……
夜,还很长。断刃居内,油灯如豆,映照着少年沉静而专注的脸庞。他的修行之路,终于在领取功法的这一夜,正式迈出了第一步。腰间的长刀,在昏暗的光线下,泛着幽冷的光泽,依旧沉默地陪伴着它的主人。
---

![「我的刀很强但我一般不拔刀」小说精彩节选推荐_[李不言测试]精彩节选推荐](http://image-cdn.iyykj.cn/0905/6f88352c2a068ca40c69fc54db5066020e95c361b2e5c-UWDFFw_fw480webp.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