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者赞不绝口!《大明海魂》何以高调登场,喜出望外!

大明海魂 的主人公是 郑铭 洪武 ,是作者佚名写的一本历史脑洞类型的小说,这本书观念明确,无懈可击, 郑铭洪武 主要讲述了:第1章一、古籍残页,电光穿史腊月的北风卷着碎雪,拍打着南京大学图书馆的双层玻璃,发出呜呜的嘶吼。阅览室内暖黄的灯光穿透寒意,落在郑铭摊开的古籍上,纸面泛黄发脆,边缘微微卷起,像是承载了数百年的风霜。郑铭是历史系研二的学生,主攻明代航海史,眼下正为毕业论文《郑和下西洋的船舶技术与战略意义》搜集史料。

封面

《大明海魂》精彩章节试读

第1章

一、古籍残页,电光穿史

腊月的北风卷着碎雪,拍打着南京大学图书馆的双层玻璃,发出呜呜的嘶吼。阅览室内暖黄的灯光穿透寒意,落在郑铭摊开的古籍上,纸面泛黄发脆,边缘微微卷起,像是承载了数百年的风霜。

郑铭是历史系研二的学生,主攻明代航海史,眼下正为毕业论文《郑和下西洋的船舶技术与战略意义》搜集史料。他面前的这本《瀛涯胜览》抄本,是馆内的孤本,纸页上的小楷隽秀工整,偶尔有墨渍晕染,想来是当年抄书人不慎滴落的。更珍贵的是,抄本末尾附着几页从未公开过的船图残页,线条勾勒虽简,却能隐约看出明初福船的龙骨结构与舱室布局。

“要是能看清这水密隔舱的具体尺寸就好了。”郑铭喃喃自语,指尖轻轻拂过纸面。长期泡在故纸堆里,他对这些承载着历史温度的古籍总有种特殊的执念,仿佛指尖触碰的不是冰冷的纸张,而是数百年前工匠的汗水与水手的风浪。他凑近灯光,试图辨认残页角落模糊的批注,那字迹潦草,像是仓促间写下的心得。

就在这时,指尖传来一阵细微的刺痛。他低头一看,原来是纸页边缘的裂口划破了皮肤,一丝血珠渗了出来,滴落在批注的“龙”字上。奇怪的是,血珠并未晕开,反而像是被纸页吸了进去,那“龙”字竟隐隐泛起红光。

郑铭心头一动,正想仔细查看,窗外突然一道闪电劈过,惨白的光芒瞬间照亮整个阅览室。紧接着,一声惊雷炸响,图书馆的灯光猛地闪烁了几下,电流顺着灯管滋滋作响。他下意识地想去按桌上的台灯开关,手指却不慎碰到了古籍旁的金属书签——那是他为了压纸特意带来的,此刻竟带着刺骨的凉意。

“嗡——”

电流瞬间窜遍全身,郑铭只觉得眼前一白,耳边是轰鸣的巨响,像是有无数马蹄在耳边奔腾,又像是海浪拍打船舷的咆哮。古籍上的船图残页仿佛活了过来,线条扭曲着缠绕住他的视线,那些龙骨、船舵、桅杆在强光中旋转、放大,最终化作一片无边无际的黑暗,将他彻底吞噬。

失去意识前,他脑海里闪过的最后一个念头是:那批注上的“龙”字,会不会是郑和亲笔?

二、寒屋残喘,恍若隔世

冷。

刺骨的冷,像是无数根冰针钻进骨头缝里,让郑铭忍不住打了个寒颤。他想蜷缩身体取暖,却发现四肢沉重得像是灌了铅,稍一动弹,胃部就传来一阵绞痛,饿得发慌。

他费力地睁开眼,视线模糊一片,过了好一会儿才勉强聚焦。映入眼帘的不是图书馆熟悉的天花板,而是低矮破旧的茅草屋顶,几根发黑的椽子摇摇欲坠,似乎随时都会塌下来。屋顶的破洞漏进寒风,卷着细小的雪粒,落在他的脸上,冰凉刺骨。

“这是……哪里?”

郑铭的喉咙干涩得发疼,声音微弱得像蚊子叫。他转动眼球,打量着周围的环境:身下是铺着干草的土炕,干草散发着霉味和泥土的气息;身上盖着一床薄薄的、打满补丁的粗布被子,根本抵挡不住寒意;屋子很小,土墙斑驳,墙角堆着一些干柴,旁边放着一个豁口的陶碗,碗底还残留着一点发黑的米汤痕迹。

这不是医院,更不是图书馆。这破败的景象,倒像是古装剧里的场景。

一个荒谬的念头猛地窜进他的脑海,让他浑身一僵——难道……重生了?

他挣扎着想坐起来,却猛地牵动了虚弱的身体,一阵天旋地转袭来,他忍不住闷哼一声,又倒回干草上。原主的记忆像是破碎的拼图,断断续续地涌入他的脑海:

这具身体也叫郑铭,是个孤儿,父母半个月前在长江水患中丧生,他一路乞讨到南京城郊,昨天饿晕在路边,被人救回了这座小屋。原主的记忆很模糊,只记得水患的滔天巨浪,记得父母临终前的呼喊,记得乞讨时被人驱赶的屈辱,最后定格在饿晕前那片灰蒙蒙的天空。

“洪武三十一年……南京城郊……”郑铭喃喃自语,结合原主的记忆碎片和自己的历史知识,一个清晰的时代坐标在他心中浮现。

洪武三十一年,公元1398年。这一年,明太祖朱元璋病重垂危,皇太孙朱允炆监国,朝堂之上暗流涌动,藩王势力日益膨胀,一场名为“靖难之役”的风暴正在酝酿。而南京,作为大明的都城,表面平静,实则早已是风雨欲来。

更让他心脏狂跳的是,距离郑和第一次下西洋,还有整整11年。

他,一个研究郑和下西洋的现代研究生,竟然重生在了这个关键的节点!

巨大的震惊过后,是难以言喻的狂喜,随即又被深深的不安取代。狂喜的是,他有机会亲眼见证甚至参与那段波澜壮阔的航海史诗,有机会弥补史料中的空白;不安的是,洪武末年的动荡远超想象,水患、饥荒、苛政、即将到来的战乱,一个孤儿想要在这样的时代活下去,难如登天。

胃部的绞痛再次袭来,提醒着他此刻最迫切的需求——食物和温暖。他舔了舔干裂的嘴唇,目光落在那个豁口的陶碗上,喉咙里泛起苦涩。原主已经饿了两天,若不是被人救回,恐怕早已饿死街头。

“吱呀——”

就在这时,房门被轻轻推开,一股寒风裹挟着雪粒涌了进来,让郑铭忍不住缩了缩脖子。他抬起头,看到一个高大的身影站在门口,逆光而立,看不清面容,只能感受到对方身上沉稳的气场。

三、初见郑和,恩遇养父

那人反手关上房门,挡住了外面的寒风。他缓步走到炕边,郑铭这才看清了他的模样。

男人约莫三十岁上下,身材高大挺拔,穿着一身深蓝色的卫所常服,衣料是粗布质地,袖口和膝盖处有明显的磨损,但浆洗得干干净净,没有一丝污渍。腰间系着一条黑色腰带,上面挂着一把短刀,刀鞘是普通的木质,却擦拭得发亮。他的脸庞轮廓分明,肤色是常年日晒雨淋后的古铜色,剑眉星目,鼻梁高挺,嘴唇抿成一条直线,眼神温和却自带威严,仿佛经历过无数风浪,早已练就泰山崩于前而色不变的沉稳。

郑铭的心脏猛地一跳。

这个形象,这个气质,再结合所处的时代和地点——洪武三十一年的南京,卫所军官,姓郑……一个让他魂牵梦绕的名字在脑海中浮现。

“你醒了?”男人的声音低沉浑厚,像是大提琴的音色,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疲惫,却异常温和。他在炕边蹲下,目光落在郑铭苍白的脸上,眼神中带着几分审视,更多的却是怜悯。

郑铭强压着内心的惊涛骇浪,装作懵懂的样子,眨了眨干涩的眼睛,没有说话。他知道,此刻不能暴露任何异常,一个刚经历家破人亡、饿晕过去的孤儿,最该有的反应是怯懦和茫然。

男人见他不说话,以为他是受了惊吓,从怀里掏出一个油纸包,打开后,里面是两个温热的窝头。窝头的麦香混合着淡淡的米香,瞬间钻进郑铭的鼻子,让他的肚子不争气地叫了起来。

“饿了吧?先吃点东西。”男人把一个窝头递到他面前,指尖带着粗布的质感,却很稳。

郑铭接过窝头,入手温热,他几乎是狼吞虎咽地啃了起来。窝头虽然粗糙,甚至带着一点麸皮的涩味,但在极度饥饿的他看来,却是世间最美味的食物。他吃得太急,差点噎住,男人见状,又拿起旁边的陶碗,递给他一碗温水。

“慢点吃,没人跟你抢。”

郑铭喝了口水,顺了顺喉咙,这才放慢了速度。他一边吃,一边偷偷观察着男人,脑海里不断印证着自己的猜测。

洪武三十一年,郑和还未被赐姓“郑”,本名马和,是燕王朱棣的亲信,此时担任锦衣卫百户,负责朱棣在南京的部分事务。历史上的郑和,早年经历坎坷,却凭借过人的智慧和胆识赢得朱棣的信任,最终成为一代航海家。眼前这个男人,无论是年龄、身份、气质,都与此时的马和高度吻合。

如果他真的是郑和……那自己的命运,会不会因此改变?

郑铭的心跳越来越快,一个大胆的念头在他心中萌生。

吃完一个窝头,胃部的绞痛缓解了不少,身体也有了一丝力气。他抬起头,看向男人,眼神中带着恰到好处的怯懦和感激。

男人看着他,沉默了片刻,缓缓开口:“你父母遭水患亡故,此事已是定局,莫要过度悲伤。”他的语气平静,却带着一种安抚人心的力量,“昨日我路过城郊,见你晕倒在雪地里,便把你救了回来。你年纪尚幼,孤身一人难以存活,往后,我便是你养父。”

这就是《大明海魂》郑铭洪武本章小说免费阅读,看精彩又好看的小说,就上本网站。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