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重春色锁玉堂小说叫什么_清澜惠妃完章版阅览

九重春色锁玉堂 的主角是 清澜 惠妃 ,这是一部非常好看的宫斗宅斗小说,由作者佚名编写,这本书语言朴实,文笔清新,九重春色锁玉堂的主要内容是:第1章元和殿的喧嚣,像是隔着一层厚重的水波,模糊而又遥远。杨清澜只觉得头痛欲裂,无数不属于她的记忆碎片,如同尖锐的冰凌,狠狠扎入脑海,又与她的意识疯狂交织、融合。“大娘,您终于醒了!”一个带着哭腔的、稚嫩的声音在耳边响起,带着显而易见的惊喜和惶恐。

封面

《九重春色锁玉堂》精彩章节试读

第1章

元和殿的喧嚣,像是隔着一层厚重的水波,模糊而又遥远。

杨清澜只觉得头痛欲裂,无数不属于她的记忆碎片,如同尖锐的冰凌,狠狠扎入脑海,又与她的意识疯狂交织、融合。

“大娘,您终于醒了!”

一个带着哭腔的、稚嫩的声音在耳边响起,带着显而易见的惊喜和惶恐。

杨清澜费力地睁开沉重的眼皮,映入眼帘的,是雕花繁复的拔步床顶,悬着淡紫色的鲛绡帐子,空气里弥漫着一股清雅的、若有似无的冷梅香。她微微偏头,看到一个穿着浅碧色襦裙、梳着双环髻的小丫鬟,正跪在床榻边,眼圈红红地看着她。

“谢天谢地,您若再不醒,奴婢……奴婢真不知该如何是好了……”小丫鬟见她醒来,眼泪掉得更凶了。

幼春……

这个名字自然而然地浮现在杨清澜的脑海里。这是她的贴身婢女,今年才十三岁。

而她自己……是杨清澜。弘农杨氏旁支之女,父亲杨玄珪,官居国子监司业。一个在史书中几乎找不到痕迹的名字。

然而,另一个更为响亮的、与她血脉相连的名字,却如惊雷般在她心中炸开——杨玉环。那个未来会被天子召见,一曲霓裳动京城,最终“宛转蛾眉马前死”的堂妹。

而她,杨清澜,竟在堂妹命运转折的关键时刻——开元二十二年的这次选秀之前,莫名其妙地成了她!

不,不是成了她。是成了这个时代,这个家族里,一个同样姓杨,却似乎注定要在史册边缘黯淡一生的女子。

剧烈的冲击让她喉咙发痒,忍不住咳嗽起来。

“水……”她声音沙哑。

幼春连忙起身,手脚麻利地倒了一杯温水,小心地扶起她,将杯沿凑到她唇边。

微凉的液体滑过喉咙,稍稍缓解了那火烧火燎的不适感,也让她的思绪清晰了不少。她借着幼春的手环顾四周。房间布置得清雅而不失华贵,紫檀木的案几上摆放着精致的越窑青瓷茶具,墙角的多宝格里陈设着几件古玩玉器,窗边的一张伏羲式古琴,琴弦在透过窗棂的光线下泛着幽冷的光。

这一切,都真实得让她心头发冷。

她不是在做梦。她真的从那个信息爆炸的现代都市,来到了这个流光溢彩、却又危机四伏的大唐开元盛世。

“我……睡了多久?”她试探着问,努力让自己的声音听起来自然一些。

“快一天一夜了。”幼春用丝帕轻轻蘸了蘸她额角的虚汗,心有余悸地道,“前日您从玉真公主的赏花宴回来,就说身子不适,早早歇下了。谁知昨儿一早竟发起高热,昏睡不醒,可把老爷和夫人急坏了。太医来看过,说是感染了风寒,又兼之……兼之心思郁结,这才来势汹汹。”

心思郁结?

杨清澜靠在软枕上,融合的记忆缓缓流淌。是了,这位原主,正值妙龄,容貌清丽,才华不俗,却因家族背景在真正的顶级贵胄圈中略显尴尬,加之性情有些清高敏感,在近日几次贵人云集的宴席上,似乎受了些若有若无的冷遇和排挤。前日在玉真公主府,怕是又经历了什么不愉快,回来便郁结于心,一病不起。

而就在这具身体生机最为微弱之时,来自千年后的灵魂,趁虚而入。

“让阿爷和阿娘担忧了。”她依着记忆里的称呼,轻声说道,语气带着恰到好处的歉然。

“娘子快别这么说,只要您平安醒来就好。”幼春破涕为笑,正要再说些什么,门外传来了细碎的脚步声和环佩轻响。

珠帘被一双素手掀起,一位身着绛紫色团花襦裙、气质雍容的妇人快步走了进来,身后跟着两名低眉顺眼的侍女。

“我的儿,你可算醒了!”妇人见到靠坐在床上的杨清澜,眼眶立刻红了,几步上前坐到床沿,一把握住她的手,语气充满了心疼与后怕,“感觉如何?头还疼吗?身子可还有哪里不爽利?”

这便是原身的母亲,杨玄珪的继室夫人,出身范阳卢氏的卢氏。

感受着手背上传来的温热和微微的颤抖,一种混合着陌生与熟悉的复杂情绪在杨清澜心中涌动。她垂下眼睫,轻声道:“劳阿娘挂心,女儿好多了,只是身上还有些乏力。”

“乏力就好生躺着静养!”卢氏仔细端详着她的脸色,见虽然苍白,但眼神已恢复了清明,不似前两日那般涣散,这才稍稍放下心来,叹道,“你这孩子,平日里看着温婉,心思却比谁都重。不过是些闲言碎语,何苦往心里去?凭白折腾坏了自己的身子,岂不是亲者痛?”

杨清澜默默听着,没有辩解。她知道,卢氏口中的“闲言碎语”,大抵是指近来长安贵族圈中,关于弘农杨氏欲再送一女入宫,以固圣宠的流言。而目标,似乎隐隐指向了她那位已是寿王妃的堂妹杨玉环之外,适龄且品貌不错的杨家女儿们。

原主或许是因为这些流言和宴席上的冷遇而郁结,但她不同。她清楚地知道,这不仅仅是流言。在真实的历史轨迹中,杨玉环正是在开元二十四年末或二十五年初,因武惠妃薨逝,皇帝郁郁寡欢时,被召入宫中,继而一步步走上贵妃之位,直至马嵬坡香消玉殒。

如今是开元二十二年春,距离那个关键的节点,还有两年多的时间。

而她现在这个身份,杨玄珪之女,在历史上是否曾被考虑过?是否也曾被动地卷入那场风波的边缘?她不得而知。但既然她来了,就绝不能再让自己,让这个她在使用的身份,以及她此刻能感受到真切的关心的“家人”,成为那场即将到来的、席卷一切的狂风暴雨中的牺牲品。

“阿娘教训的是,女儿知错了。”她顺从地应道,声音温软,“日后定当放宽心,不再让阿爷和阿娘担忧。”

卢氏见她如此懂事,心中更是怜爱,轻轻抚了抚她的鬓发:“好孩子,你能想通便好。咱们这样的人家,不求你攀龙附凤,只望你一生平安顺遂。你阿爷已在为你留意,寻一门踏实可靠的亲事……”

正说着,门外又有侍女通报:“夫人,大娘,三娘子来了。”

三娘子?杨清澜在记忆中略一搜寻,便对上了号。正是她那位堂叔、杨玄琰早逝后寄养在她家的堂妹——杨玉环。

心,不由自主地微微一紧。

“快请进来。”卢氏忙道。

珠帘再次晃动,一道窈窕的身影走了进来。

此时尚是春日,来人穿着一身鹅黄底折枝花纹的襦裙,臂弯间挽着一条嫣红的披帛,行走间,裙裾微漾,披帛轻扬,宛如一抹明艳的春光,瞬间照亮了这间稍显沉闷的闺房。

她不过十四五岁的年纪,肌肤丰艳,莹润如玉,一张脸盘儿如同饱满的银月,五官明媚鲜妍,尤其那一双凤眼,眼尾微挑,流转间天然一段娇憨风流。她并未施太多脂粉,却已容光慑人,令人见之忘俗。

这便是让后世无数文人墨客吟咏不尽的杨贵妃,此刻,还只是寿王府里那位年少娇美的王妃,带着些许未脱的稚气。

“玉环给伯母请安,听说清澜阿姊身子不适,玉环心中焦急,特来探望。”她声音清脆,如同玉珠落盘,带着这个年纪特有的娇甜。目光转向床榻上的杨清澜时,更是流露出真诚的关切,“阿姊,你可大好了?真真吓坏我了。”

杨清澜看着她,心中一时百感交集。这就是历史上那个“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的倾城美人,也是未来将带领整个杨氏一族走向巅峰,又一同坠入地狱的核心人物。

此刻,她鲜活地站在自己面前,眼里是纯粹的担忧。

“劳三妹挂心,已无大碍了。”杨清澜压下心头的波澜,浅浅一笑,示意幼春搬来绣墩,“快坐。”

杨玉环却不急着坐,走到床边,仔细看了看她的脸色,这才放心了些,挨着绣墩边缘坐下,嗔道:“阿姊便是心思太重了。那日玉真公主府上,永穆郡主她们几个说话是刻薄了些,什么‘杨氏门风’‘攀附心切’,理她们作甚?凭白气坏了自己,倒叫她们看笑话。”

卢氏闻言,脸色微沉,但很快又缓和下来:“玉环说得是。那些话,左耳进右耳出便罢了。”

杨清澜心中明了,原来根结在这里。永穆郡主是皇帝的长女,身份尊贵,她若带头排挤,原主那般敏感的性子,确实难以承受。

“妹妹说的是,是阿姊一时想左了。”她从善如流。

杨玉环见她神态平和,不似前几日那般郁郁,顿时展颜一笑,那笑容明媚灿烂,仿佛能驱散一切阴霾:“阿姊想通了便好!正巧,后日惠妃娘娘在宫中举办赏樱宴,给寿王府也下了帖子,王爷允我带一位姐妹同去。阿姊病好了,正好与我一同进宫散散心,也叫那些人瞧瞧,我们杨家的女儿,是何等风姿!”

这就是九重春色锁玉堂&佚名的章节介绍,想要看更多更精彩的小说,就上本网站。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