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火的一本书名字叫《 再见 , 李夕照 》,其中的角色是李夕照沈晴李朝阳,小说内容非常好,内容丰富多彩,情节跌宕起伏,大力推荐。李夕照沈晴李朝阳小说内容精彩阅读:离家那天,我爸开车送我去火车站。「小朋友,放松,别紧张。」第2章我攥着衣角,又试了一次。「……音准有点问题。」最后,我的部分只分到两句合唱,还被调音师修了又修。成品出来,爸妈都很满意,发到家庭群。姑姑评论:「朝阳这嗓子,天生就是吃这碗饭的。」紧接着又一条:「夕照这娃,真是……越来越文静了。」文静。

《再见,李夕照》精彩章节试读
离家那天,我爸开车送我去火车站。
「小朋友,放松,别紧张。」
第2章
我攥着衣角,又试了一次。
「……音准有点问题。」
最后,我的部分只分到两句合唱,还被调音师修了又修。
成品出来,爸妈都很满意,发到家庭群。
姑姑评论:「朝阳这嗓子,天生就是吃这碗饭的。」
紧接着又一条:「夕照这娃,真是……越来越文静了。」
文静。
多好的一个词。
安安静静,不吵不闹,像个影子。
我坐在书房的地板上,戴着耳机,一遍遍听那首歌。
我的声音夹在三个清亮嗓音中间,像光滑丝绸上的一根线头。
格格不入。
初二那年,我迷上了写东西。
把练习本裁成小册子,用钢笔一字一字地写。
写天空的云,写窗台的蚂蚁,写隔壁班那个总在篮球场练到很晚的男生。
我不敢写朝阳,他太耀眼,会灼伤我的笔尖。
本子藏在床垫底下,我以为这是最安全的地方。
直到有一天,我妈打扫卫生时发现了它。
她没告诉我,直接拿给了我爸。
晚饭时,我爸喝着汤,貌似不经意地问:
「夕照,最近是不是看了很多课外书?」
我心里一紧。
「……就随便看看。」
「文笔还有点稚嫩,」他放下汤匙,「不过,观察力不错。」
我妈接口:「是啊,写隔壁班男生那段,挺生动。」
我脸瞬间烧起来。
血液冲上头顶,耳朵里嗡嗡作响。
他们随意翻看我的秘密,还如此平静地讨论。
像评价一道菜咸了淡了。
朝阳夹了块排骨给我:「爸妈,尊重点隐私行不行?」
我爸不以为然:「小孩子家,有什么隐私。我们这是关心她。」
那晚,我把那个本子一页页撕碎,冲进了马桶。
看着旋转的水涡,我告诉自己:
李夕照,你看,连你的心事,都不配拥有形状。
高三那年,朝阳保送了北京的名校。
喜宴摆了三桌。
亲戚们轮番敬酒,说着「虎父无犬子」。
我坐在角落,安静地剥着一只虾。
一个婶婶摸摸我的头:「夕照也不错,文文静静的,将来好找婆家。」
我爸喝得满面红光,闻言笑道:「是啊,我们夕照,平平安安就好。」
平平安安。
多么低的期许。
像对一株野草,不指望开花,活着就行。
第3章
宴席散后,我爸拉着朝阳在客厅长谈。
我经过书房,听见里面传来激昂的规划。
「北京机会多……」
「导师那边我打点好了……」
「将来进总台……」
我默默回了房间。
书桌上放着一本志愿指南。
我翻到最后一页,角落里印着一所南方学院的传媒专业。
很小,很远。
分数线,正好在我模考的成绩上下浮动。
我把那页折了个角。
像藏起一个无人知晓的梦。
填报志愿那天,我和爸妈发生了第一次正面冲突。
「学传媒?」我妈第拔高了声音,「你跟着凑什么热闹?」
「你哥那是天赋,是路子都铺好了!你呢?你这性子,这条件,去那个圈子,不是自讨苦吃?」
我爸相对冷静,但语气更沉:
「夕照,爸爸不是打击你。传媒这行,要口才,要外形,要人脉。你一样不占。」
「选个师范,或者会计,安安稳稳的,不好吗?」
我看着他们。
看着他们眼中那个文静、安稳、平凡的李夕照。
第一次,没有退缩。
「我想试试。」
最后他们妥协了。
不是被我说服,是觉得我「撞了南墙自然会回头」。
「也好,」我妈叹气,「让你自己去碰碰壁,就知道父母都是为你好了。」
录取通知书来的那天,家里很安静。
朝阳在北京实习,爸妈去参加同事孩子的婚礼。
我自己从快递柜取出薄薄的信封。
拆开,看到那个陌生的校名和「网络与新媒体专业」。
没有欢呼,没有眼泪。
只是把通知书仔细折好,放进书包最里层。
像完成了一个秘密的交接仪式。
再见,李夕照&李朝阳的内容分享,了解更多完本小说,就上本网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