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光下的素瓷章节免费读_李梅王小丫全新篇阅读

月光下的素瓷 》完结小说在线阅读,此书的主要人物有 李梅 王小丫 ,是由佚名倾力编写。本书文情并茂,文章雅致,文从字顺,推荐给大家。 李梅王小丫 小说精彩试读:第1章第一节:冷雨年初一守舍2010年2月13日,星期六,高屏县云清镇中学教师宿舍。后半夜的雨是踩着年三十的余温来的。起初只是极细的雨丝,像娘纳鞋底时扯断的棉线,白花花飘在墨色夜空里,落在玻璃窗上没站稳,就晕成模糊水痕,顺着窗缝往下淌,像谁没藏好的眼泪。

封面

《月光下的素瓷》精彩章节试读

第1章

第一节:冷雨年初一守舍

2010年2月13日,星期六,高屏县云清镇中学教师宿舍。

后半夜的雨是踩着年三十的余温来的。起初只是极细的雨丝,像娘纳鞋底时扯断的棉线,白花花飘在墨色夜空里,落在玻璃窗上没站稳,就晕成模糊水痕,顺着窗缝往下淌,像谁没藏好的眼泪。刘新月被窗棂缝钻进来的凉意冻醒,缩在铺着旧棉絮的木板床上,军绿色大衣裹得严实,领口布料却磨得发硬,蹭在下巴上糙得发疼——这大衣是去年报到前,娘在煤油灯底下赶缝的,袖口怕不结实缝了三道补丁,现在毛边翻出来,风从床板缝钻进来,顺着补丁缝往骨头里渗,她只能往棉絮深处再缩缩,把脸埋进带樟脑丸味的枕头。

枕头套是蓝白格子的,洗得发白,边角有个老鼠咬的小洞,她用针线歪歪扭扭缝过。棉絮是前两年学校发的,里面的棉花开了团,有的地方鼓得像小山,有的地方薄得能摸到木板。刘新月按了按身边的棉团,指尖触到硬邦邦的教案本——去年刚入职时她还把教案放枕头边,后来王俗苟总以查课为由来宿舍,她就养成了藏东西的习惯。教案本纸页被棉絮磨得发毛,红笔写的“初二(1)班重点生字”却清晰,想起明天大年初一要上课,心里又沉了沉:别的老师都回家过年,只有她守着空宿舍,连份热饭都没有。

雨势渐渐大了,雨点砸在窗沿上“噼啪”响,像有人在外面撒豆子。刘新月抬眼透过水雾玻璃,看见窗外柏油路上三个孩子。最大的十岁左右,穿洗得发白的蓝棉袄,袖口露着旧棉絮,手里攥着木棍在水洼里划圈;中间的穿新做的红棉袄,裤脚卷太高,脚踝冻得通红;最小的只套件大外套,手里攥着半串湿炮仗,踮脚往红棉袄孩子手里递。“我来扔!”红棉袄孩子把炮仗丢进水里,没响,三个孩子围着水洼笑,脆生生的笑声裹着雨丝飘进来,刺得她耳膜发紧。

她下意识按住肚子,胃里一阵翻涌——早上只喝了半杯凉开水,空落落的却不是饿,是那热闹太刺眼,像细针挑破了她强装的平静。去年在村里过年的画面涌上来:娘站在灶台前搅饺子,蒸汽模糊了脸;爹在院子里点鞭炮,弟弟躲在爹身后;她坐在桌边剥橘子,甜味混着饺子香飘满屋。那样的日子,现在想起来像在梦里。

目光移到办公桌,那袋粉色保暖内衣又撞进眼里。透明塑料袋被雨光映得发亮,粉色蕾丝从袋口挤出来,标签上“XXL”字样像团烧红的炭火,烫得她眼睛发酸。三天前王俗苟送内衣的场景又清晰:那天也是阴天,她刚改完作业喝热水,门就被推开。王俗苟倚在门框上,左手插裤兜,右手捏着塑料袋提手,指节敲得袋面晃,酒气混着烟味飘过来,压过雨气。“天冷,给你添件衣裳。”他声音沉得不容拒绝,刘新月手里的搪瓷杯差点摔了,热水溅在手上烫得疼,却没敢吭声——娘反复说过,不能得罪校长。

她没敢说“不要”,只低头看自己的旧帆布鞋,鞋头磨破点皮,是去年李梅送的,说“我女儿穿小了”,现在鞋边还沾着冬天的泥渍。王俗苟见她不说话,把塑料袋挂在门后歪挂钩上,盯着看了几秒才走。后来她趁没人取下袋子,摸里面的内衣滑溜溜的,却透着恶心的味道,赶紧又挂回去,像挂着烫手的东西。

这时门外传来李梅的声音:“新月,在家吗?”刘新月赶紧擦干眼泪,攥着娘缝的蓝布手帕应着。“大年初一,我包了饺子给你送一碗。”李梅的声音带着暖意,她能想象出李梅拎着那个印“云清镇中学”的保温桶——那是前年学校发的福利,李梅平时舍不得用。她走到门边,手放在门把手上却没敢开,怕李梅看见桌上的内衣追问,只能隔着门说:“不用了李姐,我不饿,您家人还等着呢。”

“别客气,我家人都吃过了,里面还放了硬币,吃了吉利。”李梅敲了敲门,保温桶提手碰得门板轻响。刘新月咬着干嘴唇,还是没开门:“真不用,我一会儿煮点面就行,您快回去吧,路滑。”门外沉默会儿,传来李梅的叹气声:“那我放门口了,记得吃,凉了容易闹肚子。”脚步声远了,刘新月等了两分钟,才轻轻开门,把保温桶拎进来,靠在门上大口喘气。

旋开保温桶盖,韭菜猪肉馅的香味飘出来,十几个胖乎乎的饺子浮在汤里,汤面飘着香油和香菜。她舀起一个吹凉了放进嘴,咬到硬币“咯噔”一声,惊喜得差点笑出来,可笑着笑着眼泪就掉了,落在汤里溅起小水花。这是她在云清镇过的第一个年,没有家人,却有李梅惦记。吃到最后,她捡出两个硬币,用纸巾擦干净放进娘给的红钱包里,钱包里还放着娘的照片。

吃完饺子,她把保温桶洗干净,想送回李梅家,又怕经过王俗苟家的“幸福巷”被纠缠。她走到床边蹲下身,打开床底的木箱——木箱是来校时带的,上面有搬家撞的划痕,里面放着旧衣服和没写完的教案。她把粉色内衣压在教案本下,教案本上写着“初二(1)班语文备课笔记”,然后盖紧箱盖,用娘给的铜锁锁上,钥匙藏在枕头下的手帕旁,像要把那些不舒服的记忆也锁起来。

窗外雨还在下,镇上的鞭炮声又密了,有户人家放起烟花,彩色光透过雨雾在天花板上闪。刘新月坐在床边,攥着带污渍的手帕,指尖摸过娘绣的小兰花,忽然觉得心里踏实了点。她想起娘送她来校时说的“好好教书,站稳脚跟”,又想起王小丫说“想跟您学语文,将来也当老师”,心里有了点力气。可闭上眼睛,王俗苟攥她手腕的样子又冒出来,她只能安慰自己:等开春他再纠缠,就辞工回村。

夜色越来越浓,鞭炮声渐渐稀疏。刘新月听着雨声和远处的电视声,忽然觉得孤独。这是她第一次一个人过年,只有冷宿舍和藏在床底的内衣。她把脸埋进棉絮,闻到旧棉絮的味道,像小时候家里的老被子,心里稍微踏实了点。也许明天雨停了,一切就会好起来,她这样想着,在雨声里慢慢闭上眼。

第二节:生辰夜食堂遭扰

2009年8月15日,星期六,高屏县云清镇中学食堂后厨。

2009年的夏天,云清镇的雨比往年少太多。入夏到八月中旬,只下过三场短雨,刚打湿地面就停了。8月15日这天更是连点云都没有,太阳悬在头顶像烧红的火球,水泥地晒得发烫,走在上面鞋底都发黏,空气燥热得吸进肺里都觉得烫。刘新月五点半就被窗外的蝉鸣吵醒,蝉在老椿树上“知了知了”叫,没完没了像在催她起床,又像在抱怨天热。

那棵老椿树在宿舍窗外,有十几年树龄,夏天能挡不少太阳,可蝉太多太吵。她揉了揉眼睛坐起来,宿舍里闷热,风扇坏了好几天,后勤说“等凉快了再修”。她打开窗户,热气涌进来,带着老椿树的味道和远处的麦香——云清镇周围的麦子正灌浆,麦穗沉甸甸的,麦香随风飘进来,稍微冲淡了点燥热。她从床底拿出娘给的红脸盆,去走廊尽头接地下水洗脸,凉水浇在脸上,一下子就清醒了。

看着水龙头流出的清水,她想起昨晚洗衬衫的事,心里又沉了沉——那件白衬衫上的泥印没洗干净,晾在绳子上像道疤。她掏出口袋里的蓝布手帕擦脸,手帕上娘绣的小兰花还在,褐色的土豆泥污渍却洗不掉,像块小印记,提醒着她昨天的遭遇。今天第一节要给初二(1)班讲朱自清的《背影》,她提前半小时到教室,推开门一股闷热扑面而来,赶紧把窗户全打开,风涌进来带着热气,却比闷着强。

教室里的课桌椅是旧的,桌面有不少划痕,有的写着“张三喜欢李四”,有的画着小太阳。刘新月用抹布擦干净讲桌,把剩下的半截白粉笔放进盒里。七点半,学生们陆续来了,大多穿洗得发白的短袖,有的衣服不合身,有的裤子太短露脚踝,却都坐得笔直,眼睛盯着黑板满是期待——他们喜欢上她的语文课,说她讲得比课本生动。

王小丫坐在第一排靠窗的位置,家在十里外的王小村,每天走四十分钟山路来上学,从不迟到。今天她头发梳得整齐,扎着两个小辫子,用的是刘新月前几天送的粉色头绳。那天王小丫的头绳断了,头发乱蓬蓬的,刘新月看着心疼,就把备用头绳给了她,当时王小丫红着脸小声说“谢谢老师”,声音像蚊子叫。

李梅王小丫免费阅读,这本书脑洞清奇,脱离套路,备受广大书友追捧,值得一看哦。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