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气小说我的第一本人生规划手册免费阅读_我的第一本人生规划手册全文阅读无弹窗_(我的第一本人生规划手册)全文阅读

暂无小说我的第一本人生规划手册免费目录完结版在哪看?这是近期非常火爆的一部经典大作,作者是“佚名”,很多小伙伴都被故事情吸引了。序如何消除对人生的生涯规划和时间管理的偏见?一生应该怎么过?我们每一个人都有自己或大或小的梦想,只要一提起梦想,有的人甚至会激动得热泪盈眶。

封面

《我的第一本人生规划手册》精彩章节试读

如何消除对人生的生涯规划和时间管理的偏见?

一生应该怎么过?

我们每一个人都有自己或大或小的梦想,只要一提起梦想,有的人甚至会激动得热泪盈眶。我们想要过什么样的生活?我们应该得到什么?我们应该付出什么?对此每个人都会有各自的想法,但是非常有趣的是,很多人的思维方式与自己的现实状况有着天壤之别,而他们却认为这是十分正常的现象。

“××管理”,究竟管理什么?

当我们把任何计划,加上“管理”两个字,立刻就可以变得高大上起来,比如说:“身材管理”“时间管理”“财富管理”“读书管理”“思维管理”,等等。

但是你有没有思考过:你应该进行“事前”“事中”,还是“事后”的管理呢?

从“语文思维”到“数学思维”的转变

当我们聊起你今年的年计划和明年的年计划有什么区别,有什么收获的时候,很多学员给我的反馈就是“还行”“还可以”“马马虎虎”“差不多”,这样的“语文思维”的表达,恰恰框定死了自己的成长模式。

你看完了这本书之后,你就知道我这边定下的规矩:

10%的规划原则:

当你想要去做十年规划的时候,我们建议用一年的时间去思考规划;

当你想要去做一年规划的时候,我们建议你用365天中的36天去思考规划;

当你想要去做月度计划的时候,我们建议你用30多天中的3天去思考规划;

当你想要去做周计划的时候,我们建议你用7天中的半个白天去思考规划;

当你想要开始去做日计划的时候,我们建议你用30分钟~1小时时间去思考规划。

10%~15%的学习投资原则:

如果你当前年收入是10万元,你想要提升到20万元的年薪,你应该每年投入多少学习费用呢?

如果你当前年收入是20万元,你的年收入想要达到30万元,你应该每年投入多少学习费用呢?

参考答案是未来收入的10%~15%的学习投资原则,也就是想要赚到20万元的年收入,你至少应该投资2万~3万元的学习费用。

第一个问题:你准备好这笔“种子”钱了吗?

第二个问题:你准备好学习的精力和时间了吗?

第三个问题:你在新的一年,应用了这个新的知识体系并得到回报了吗?

第四个问题:你的投入产出比得到了相应的回报了吗?

10%~15%的生活成本原则:

我在保险防御十字架中,给大家讲明白的第一个逻辑是:必须用自己的收入的10%用于日常开销,并且为自己搭建至少3~6个月,甚至是1年的生活费准备,否则你会经常因为操心生活开支,而不能进入安心学习的状态。

心无挂碍,才能进入深度思考、系统思考的“心流”状态,而心无挂碍的大前提,是充裕的物质保障,以及后防线的灾备系统的稳定。因此到最后你能不能快速成就自己的底层逻辑,不是时间的积累,真正原因是:你的后防线,你的系统能够支撑你有多少时间来成就自己,很多人富有才华,却因为后防线不稳定,没有修炼自己技能的机会,最后错过了时间,遗憾终身。

时间成本原则:

当你知道月收入过万的时间成本是每小时56元的时候,这已经代表了有很多事情别人能够做,你不能去做了,原因很简单,当你的工作长时间耗费在18元/小时的时间成本上的时候,你必然不会为公司带来更多的价值。

同理,如果你现在月收入只有三四千元,想要提升到月收入过万的话,你需要修炼的能力,必然是时间成本100元/小时起步的专业知识,而不是3~5分钟的抖音搞笑短视频。那么,我们就不得不认真对待自己的每一小时时间,因为每一个小时都有时间成本的代价。

学和习的比例:1:6~1:10的比例

当你知道了,听完老师讲课1小时,你需要至少修炼6小时的时间成本代价的时候,你就知道,从知道知识到掌握知识,再到应用,最后到内化成自己的,至少需要6小时的训练时间。

所以一年只有600小时碎片时间的你,其实只有小于100小时的学习时间,剩下的500多小时,都得用来做反反复复的实践和练习,最后应用到自己身上,如果你不这么做,最后你只会成为一个永远也毕不了业的“学习爱好者”。

当你的思维方式,开始从“语文思维”到“数学思维”逐渐转化的时候,我们就可以“看到”不少数据,于是你可以知道很多用于你未来发展的数据支撑依据在哪里,你可以调配的资源有哪些,你可以平衡哪些资源和内容,你可以“断舍离”掉哪些事情。

正是因为你开始有“投资回报率”的概念之后,你才会知道:不去做什么事情,比“做什么事情”更加弥足珍贵,因为你在某一个时期,某一个阶段,某一天,甚至是指定时间不去做什么事情,是一项非常严格的自律,而很多人不明白为什么有些优秀的人能够坚持自律,原因很简单,是因为自律背后有大到难以想象的丰厚回报。

基于现实世界修炼

不少励志的畅销书,动不动就是名人、行业精英、明星、高管的书籍,让你一下子拥有这样的幻觉:“我看了这本书,我也可以变成这样。”于是在设定目标的时候,基本上都是一些不切实际的目标。

于是我们经常会看到这样的人:说起互联网思维头头是道,提起某些名人的逸事趣闻如数家珍,但是依旧改变不了自己的人生。

这背后的原因是什么呢?原因很简单:你需要基于现实世界的修炼,而不是基于幻觉修炼,你需要基于自己的真实能力,建立真实世界的对标系统,然后一个阶段、一个阶段地去设计自己的目标,这是一步一个脚印地输出,而不是仅靠在头脑中想想就可以完成的。

你现在月收入是5000元的话,下一个阶段就是月收入6000元,你现在月收入是20000元的话,下一个阶段就是月收入25000元,真的就是这么现实,这么一步一步地成长的,而我们的书籍,讲解的就是一步一步往前推进的时候,对应的一个一个的参考线和衡量标准。

举一个很简单的例子:用10年的总工资,买工作城市当地的一套房子,那么分解目标,我们每年平均得赚多少钱?每月得赚多少钱?

这就是基于现实对标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逻辑。所以,哪里有什么“岁月静好”,只因为有人替你默默承受生活的艰辛和压力,如果你偷懒了,你的父母和孩子就会受苦,这个道理,相信多年之后你会明白的。

这本书才只是“万里长征”的部分导航草图

请不要单纯地认为,只要买了这本书就会让你思路清晰,开始走上奔向成功的道路,事实上你不光要看懂这本书,还需要将这本书里的知识变成属于你自己知识体系的一部分,然后你才可以很大程度上发挥出你的潜能,也就是说:你有很多机会超越比你更强的人。

我在此衷心地希望,这本书除了能够让你迷茫的思绪开始变得清晰之外,还能让你开始行动,影响身边更多的人。

虽然我不认识你,但是我知道,如果你还在认真捧着这本书阅读的话,那么你一定是一位非常努力的人,努力着不屈服于周遭环境给你带来的舆论压力和现实压力,努力着不让自己落后于周遭的人。

请相信,这本书可以为你在设计自己的未来时,提供给你“神助攻”般的蓝图框架,帮助你过上幸福的生活。

限于本人眼界和阅历,书中难免有不妥之处,还请各行各业的专家和读者多多指正,我个人的联系邮箱是:sinbad.bo@foxmail.com。

你的职场教练:柏永辉

写于2019年1月20日大寒

本书献给所有和我有过人生交集的家人、朋友、同事和许多未曾谋面却深交已久的网友,因为你们和我的互动,让我对自己的生活、工作,甚至人生意义,有了进一步的深刻思考,促成了这本书的诞生,也让我对自己做的这份工作,更加坚定。

看着你们从迷茫到顿悟,从困惑到坚定地走在人生之路上,对我来说,是一件非常开心的事情。

第一章引言

人生规划可分为四个规划阶段,首先是学业规划,之后是职业规划,接着是事业规划,最后是创业规划,四者合起来称为人生规划。如果你当前某个阶段的规划有了问题,请往前一个阶段查找关键原因。

哲学家会用各个维度来解释世界,而你需要学会如何改变,如何修改自己的“人生剧本”,然后基于现实世界和现有资源,盘活自己的人生。

1.1为什么人生规划是很重要的事情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我们会轻易获得各种想要的信息和资讯,但是这会给我们带来进一步的困惑:我们的一生究竟应该怎么过?如何平衡自己的工作和生活?如何找到自己的人生方向?对应的答案也是五花八门,所以不少读者感慨:虽然懂了很多道理,可是依旧无法改变自己的人生。

当我们在看励志书籍的时候,都会遇到这么一个“无法量化”的成长修炼困境,动不动就是“十年磨一剑”,一言不合就是“坚持到底”,一开口就是“功不唐捐”,却几乎没有任何反馈系统,中间的进度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我们一概不知。正是因为缺乏反馈系统,所以最后变成了不少人“迷之自信”的努力方向,最后打着努力的口号把人生搞得一塌糊涂的人,不在少数。

于是我们会看到这么一个非常有趣的现象:一些不怎么读书,不是行业内部的长辈,在给自己的后代认真规划他的人生,最后后辈们拿着旧时代的经验踏入新时代,被碰得头破血流,怀疑人生。

我们也会看到另外一类“以兴趣爱好为人生方向”的享乐主义的人生规划,最后大多因为无法养活自己,经过了社会洗礼之后,最后老老实实回去上班了。

那么有没有一套相对正统,使普通人能减少各种试错,能说得明白每一个阶段的“安全边际线”的人生指导手册,并且能看得到自己当前状态和成功进度的那种,来指导我们逐步改善自己的人生呢?

其实人生规划不是某一个时间段的“短跑计划”,而是一个人一辈子的“马拉松计划”,更是一家人的“合力努力”,甚至是几代人的共同结果。既然市面上没有这类说明书,那我就自己来写吧。

上面就是我的第一本人生规划手册免费章节全文在线阅读的介绍了,小说故事很精彩,作者文笔不错,喜欢的书友可以去看看!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