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阅读】《暂代幼帝的摄政太后》小说全文免费阅读_暂代幼帝的摄政太后免费阅读最新章节_(暂代幼帝的摄政太后)最新章节列表

暂代幼帝的摄政太后 》内容章节分享,暂无是这本书的主角,是网络作者佚名倾力打磨的经典短篇书籍。本书人物形象饱满,艺术感染力强,情节合理,引人入胜。暂无全文主要讲的内容是:第一章先皇驾崩,六岁的新帝登基,我成为了摄政太后。朝中有一些大臣说我牝鸡司晨,是妖后。迷惑了先帝又要祸害朝堂。其中以左丞相韩维启闹的最欢实。每次上朝都跟我对着干,说话极其难听。快快回后宫去绣花吧!喝茶玩耍才适合你们妇人!看着今年新科探花的脸,我笑了。

封面

《暂代幼帝的摄政太后》精彩章节试读

第一章

先皇驾崩,六岁的新帝登基,

我成为了摄政太后。

朝中有一些大臣说我牝鸡司晨,是妖后。

迷惑了先帝又要祸害朝堂。

其中以左丞相韩维启闹的最欢实。

每次上朝都跟我对着干,说话极其难听。

快快回后宫去绣花吧!

喝茶玩耍才适合你们妇人!

看着今年新科探花的脸,我笑了。

老东西,你不是说本宫是妖后,祸害了这大周江山吗?

那本宫就先从你的儿子开始吧。

比起杀人,本宫更喜欢诛心。

1

今日早朝,户部尚书又提起税制改革的事,

满朝文武无一人应声。

我俯视众臣,缓缓开口,

「既然众位爱卿都没意见,户部尚书就按本宫的批阅去办吧。」

左丞相韩维启却在此时上前一步,

盯着端坐上方的我,朗声道:

「太后娘娘,老臣以为,税制改革是小事。反而是您,应该回到您的后宫去。一个女子坐在龙椅上指派大臣,简直是牝鸡司晨!」

我并未恼羞成怒,

「哦?依左丞相的意思,先帝说的话就当放屁?」

其他大臣并不是不反对我垂帘听政,

只是先帝临终前说,

让我在新帝大婚亲政前,摄政监国。

大臣们只能把不满憋在心中罢了。

没想到这个左丞相韩维启胆子挺肥,竟敢当朝辱骂于我。

他闻言没有下跪请罪,

反而昂起头继续说道:「这些政事您根本不懂,乱改税制可是会乱了国之根本,娘娘还是回后宫去,专心抚育陛下吧,朝堂的事,自有我等为陛下分忧!」

说来说去还不是想争夺权柄,这个老东西!

「若是本宫不同意呢?」

「这摄政太后,本宫当定了。谁要是有意见,就下去问一问先帝吧!」

说完站起身来,准备退朝。

韩维启噗通一声跪在地上,呼天抢地,仿佛我罪大恶极。

「祸国妖后啊,害死了前太子还不够,先帝也因你而死,难道如今又要来祸害大周江山吗?」

满朝哗然。

大臣们都等着看,我会不会被韩维启拿捏住。

「来人,左丞相韩维启以下犯上,藐视本宫,剥下他的官服,打入天牢。」

想作死本宫就成全他。

「太后娘娘,求您饶过韩大人吧。」

「韩大人是两朝元老,劳苦功高,您就网开一面吧,您不能这么狠心呐。」

「韩大人只是怕您误了这大周天下,您这样会让大臣们寒心啊。」

这些狗东西,本宫刚才被韩维启指着鼻子骂的时候怎么不说话。

只是把他下狱而已,一个二个就跳出来说我狠心。

这时,一个清悦的声音突然传来,

「太后娘娘,父亲只是一时失言,请您饶过父亲。」

我停下脚步,看了看跪在角落里的新科探花,

「韩子仪,你来说,本宫是不是妖后。」

韩子仪恭敬的躬身行礼,

「回太后娘娘,微臣不敢。」

「呵,本宫看你们韩家人胆子大的很呢,既然不敢,那你说说你父亲当朝辱骂太后,按律该怎么判?」

「按律该……斩。」

韩子仪身子躬的更低了。

「太后娘娘宅心仁厚,微臣斗胆,愿以身替父,望娘娘成全。」

左丞相闻言目眦欲裂,冲韩子仪嚷着:「我儿莫求这妖后,我为大周鞠躬尽瘁,她还真敢杀我不成!」

韩子仪恳求的目光直直看向我,

「你既有孝心,本宫便成全了你。」

「郭维启自今日起,免官去职,回家思过去吧。」

省得成天顶着个倭瓜脸,在我眼前晃悠,还要满嘴喷粪。

不过郭维启虽然长得丑,他儿子倒是眉眼清俊,担得起这探花之名。

我余光从郭子仪挺拔的身姿上打了个转,又说道:

「你是新帝登基以来第一个探花,本宫不杀你,你就到本宫身边做个起居郎,好好替你爹看一看,本宫会不会误了大周江山!」

「谢太后娘娘。」

我看着一脸怨毒的郭维启,

老东西,你不是说本宫是妖后,祸害了这大周江山吗?

那本宫就先从你的儿子开始吧。

比起杀人,本宫更喜欢诛心。

2

下朝之后,韩子仪自觉跟了上来。

「现在起,你就是本宫的起居郎了。」

我转身把脸凑近,直视他的眼睛,

「每一件事,都要记录的清清楚楚。明白吗?」

韩子仪的脸迅速染上了一层胭脂色,连脖子都透着粉。

他故作镇定低头应诺,回避我的目光。

我转身往上书房走去。

皇帝在上书房读书写字,每天下朝之后,我都去陪他半个时辰。

路上随口问道:「爱卿可有心仪之人。」

「回娘娘,并无。」

「爱卿若有心仪的女子,是什么样呢?」

「微臣心中并无标准,只要真心喜欢即可。」

真心喜欢?

当年先帝也是真心喜欢我。

他对16岁的我一见钟情,非要娶我为后,满朝文武皆反对。

当时的太子养母,贤贵妃问他为什么非要立我为后,封妃不行吗?

先帝说:「朕真心喜欢云娘,只想让她做朕的妻子,母仪天下。」

贤贵妃疯了一样质问他,立我为后,置她和太子于何地?

先帝未置一词,甩手离去。

我回过神来,继续问道:

「总有个大概吧,比如清纯的,端庄的,又或者我这样……妖媚的。」

他立马跪下请罪,说父亲只是一时糊涂,并非有意辱骂太后。

我亲手扶起他,调笑他:

「起居郎怎么老是请罪,一会膝盖跪疼了可怎生是好。」

他只好站了起来,往后一步避开我的手。

「多谢娘娘关心,微臣不疼。」

陪皇帝写完字,我继续去勤政殿处理政务。

先帝在世最后那四年里,一直缠绵病榻,国家大事都是我一手处置,批奏折已经干的得心应手。

这会奏折堆满了正殿的案几,看着就让人头疼,我还是得打起精神来批阅。

郭子仪看我一坐下,就飞快的拿起笔批阅奏折,只能问过随侍的大太监周文玉,坐在左边帷幔后面,飞快的记录起来。

「太后萧氏,巳时起处理政务,至午时,无缀笔。」

父亲总说,先帝是病糊涂了,萧云娘这个妖后,假借先帝遗言,妄图插手国家大事,简直是,牝鸡司晨,祸国殃民。

看着这位年轻的太后,熟练的一本本批阅,处理国家大事,手边的茶凉了一次又一次。

韩子仪第一次觉得,父亲说的话不对。

先帝没有糊涂。

她并不是什么妖后,也没有祸国殃民。

她在努力撑起大周。

父亲当朝骂她牝鸡司晨,有些过分了。

吃过午膳,我又继续批阅奏折,郭子仪一直陪在身后。

「周文玉,什么时辰了?」

我揉揉酸痛的肩膀,喝一口冷茶。

「回太后,亥正了。」

我回过头,起居郎依旧坐的笔直,目光炯炯的看着我,手边放着今天写的厚厚一沓起居录。

我眉眼一弯,含笑说:

「辛苦起居郎了,陪本宫到现在。」

「娘娘过奖了,此乃微臣分内之事。」

我站起身走到殿外,四月的晚上依旧还有寒意。

周文玉捧来一件大氅,亲手给我穿戴齐整后,招呼外面等着上膳食的宫女。

「起居郎一起用膳吧。」

上任第一天,就让人家陪我在勤政殿窝到这么晚。

「回禀娘娘,微臣不饿,微臣先行告退。」

我上前一步,摸了摸他的手,解下了身上的大氅,披在他的身上。

「起居郎手这么凉,身子有点弱啊,要加强锻炼,否则不利于子嗣哦。」

温热的气息喷洒在郭子仪的脖颈,一股淡淡的木兰香气袭来,郭子仪心跳陡然变快。

3

还好今晚夜色朦胧。

郭子仪披着还留有太后体温的大氅,一路头脑发晕的回了家。

一进大门,就发现父亲的小厮在等着,

只好先去见父亲。

郭维启一见儿子便问:

「如何,萧云娘这个妖后有没有难为我儿?」

听到这个称呼,郭子仪脑子瞬间清明,

他微微蹙眉,说道:「太后娘娘没有为难我。父亲还是要谨言慎行,不可再直呼太后娘娘的名讳,妖后二字也再莫提了。」

父亲却毫不在意的说:

「你就是今天被那个妖后吓到了,她不敢杀我,而且过不了多久,她还得亲自来请我回去,大周离不了我。」

看着父亲笃定的样子,郭子仪未再劝说,推说累了就回去休息了。

躺在床上,郭子仪却久久未能入睡。

太后撑着单薄的身体,一坐就是几个时辰,劳心费力的处理政务,那画面在他脑子里挥之不去。

那件大氅整齐的叠放在床边,

鼻尖似乎还能闻见若有似无的木兰香味。

第二日卯正,我派了马车去接郭子仪,他怕流言蜚语,并没有乘坐。

上朝的时候又是一番唇枪舌战,

税制改革的事,依旧有许多大臣反对。

不外乎就是祖宗定的规矩不能变。

商人本贱,不能给他们太多的好处。

听着朝堂上你来我往说的好不热闹,

我突然觉得很累,

他们到底是一派公心为国为民,还是因为个人利益,只有他们自己知道。

好不容易熬到早朝结束,

我匆匆赶往上书房。

走的急了,突然脚下一歪,

郭子仪拒绝了我派去的马车,略微有点心虚,

主动上前扶住我的手,

「娘娘小心。」

扶着我的手修长洁白,却传来强有力的支撑。

我慢慢站直了身体。

「本宫无事,多谢起居郎。」

郭子仪蹙着眉,眼里透出担忧,

「娘娘是不是昨晚没有休息好,眼下都透着乌青,您还是需要多注意身体。」

他观察的这么仔细,

何尝不是一种关心呢。

我眼波一转,笑着说:「昨天刚让你注意身体,你今天反过来让我注意身体,起居郎,你有点小心眼哟。」

他急忙解释:「微臣不是报复娘娘,您刚才下朝的时候就满脸倦色,这又崴了脚,微臣是担心您的身体。」

「那也无法,本宫得替皇帝扛起一片天,更要对大周的百姓负责。」

郭子仪心神一震,看着我的眼神里全是钦佩。

这才哪到哪,本宫可不止要钦佩。

「走吧,起居郎,继续陪我批奏折去。」

这次,起居郎真心的回答,

「诺。」

4

6岁小儿当了皇帝,还是个女人揽政,几个邻国都蠢蠢欲动,

想来试探我的手段如何,能不能从大周身上啃下一块肥肉。

北边的大燕第一个跳了出来。

前线来报,大燕偷袭了我国边境线上的一个县城,

县城的守卫全部战死,县令殉国。

朝中主和主战两派吵得不可开交。

户部尚书说国库空虚,不宜开战,

兵部尚书说狗日的燕人都打上门了,必须打回去。

韩维启的得意门生,户部侍郎,一口给他喷了回去。

说拿什么打,大军出征一次起码得几十万两。

几位甚少在朝堂发言的将军主动请命,说愿意领兵出战。

你一言我一语,吵吵嚷嚷,好不热闹。

先帝教导前太子时说过,打仗虽然伤亡惨重,但是牺牲都是必须的。

一个国家的尊严就在于它能不能打仗,敢不敢打仗。

只有我们敢于豁出去打,敌人才会怕,才不敢轻易招惹。

想到这,我一锤定音,当场宣布迎战。

任命欧阳将军当主帅,领兵出征。

虽然他在先帝时期骂我骂的最凶,但他带兵打仗的能力最强。

这种时候,不能在意个人喜恶。

欧阳将军立马兴高采烈的跪下领命。

户部尚书还想说些什么,我直接把他的顾虑堵了回去。

「从今天起,从本宫的吃穿用度中捐出九成,支援前线战事。」

「宫宴礼乐一律暂停,先紧着大军所需。」

「本宫和陛下的私库皆划出一半来给将士做抚恤金,绝不让每一个将士遗孀挨饿受冻。」

反正我只是一介孤女,私库的银子也是先帝给的,取之于民,用之于民吧。

满场寂静。

户部侍郎也闭上了嘴。

大臣们叩首山呼:「陛下圣明!娘娘圣明!」

一下朝,我就让周文玉拿来我和皇帝的私库账册,划出一半交给户部尚书。

喜的他马屁拍个不停,就差把我当成活菩萨供起来了。

午膳时,我桌前只摆放了两道小菜,一碗白米饭。

郭子仪看到我的膳食真的减了九成,还捐了一半私库,忍不住心疼的说:

「娘娘,您这么劳累,就吃这些,身体会吃不消的。」

我露出小女儿的一面,冲他眨眨眼,

「起居郎不必担心,御膳房净做些鸡鸭鱼肉,我年纪大了,容易长胖,吃这些权当减肥。」

郭子仪一听急了,

「娘娘年纪不大,而且哪里胖了,就算胖也是极美的,用不着减肥。」

虽说太后娘娘生过一子,已25岁有余,但在郭子仪看来依旧如同二八少女般青春貌美,赤子心肠。

我笑了,问道:「在起居郎心里,本宫是第一美吗?」

他羞红了脸,慌乱中还不忘点点头,表示我确实他心中最美。

看着美少年露出如此娇羞的一面,我忍不住开怀大笑。

秀色可餐,我还吃什么大鱼大肉啊。

5

虽然我捐了九成的用度,但大军的开拔之后,每日花费甚多,军费还是有巨大的缺口。

眼见气候马上转凉,将士们的棉衣还没有着落。

户部尚书哭丧着一张脸到勤政殿求见。

「娘娘,将士们下个月该发棉衣了,但是国库没钱啊,要不然私库拨的银子先用来制棉衣?」

近年来灾荒不断,国库确实空虚。

偏偏先帝临死前,还惦记着给我建新宫殿。

先帝娶了我之后,对我温柔体贴,夜夜宿在我宫中。

贤妃嫉妒的眼睛发红,派人给我食物里下鹤顶红,却毒死了我养的猫。

先帝震怒,下令将她打入冷宫。

后来,我怀孕了。

前太子察觉到危机,怕我生下儿子抢他的皇位。

再加上贤妃在冷宫里没熬住,病死了,

所以前太子决定逼宫造反。

人算不如天算,先帝知道他早就心生不满,一直防备着。

前太子被先帝反杀,但是我的宫殿被他放火烧毁。

前太子死后,先帝一直伤心。

再加上先太子逼宫时,先帝的腹脏受了伤,所以艰难的熬了四年就驾崩了。

临死前一直惦记着,要给我再修建一座富丽堂皇的宫殿。

这也是以郭维启为首的这帮人,攻击我是个妖后的依据之一。

就这点出息,不就是钱嘛。

国家是没有,就找有钱的人拿呀。

这世上什么人最有钱?

天潢贵胄?

错。

最有钱的是当官的。

没听说过,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吗?

我瞅了一眼户部尚书,

这货也是当官的,肯定不会得罪别的官。

让他从当官的手里掏钱,他指定不干。

那就只能退而求其次了。

我告诉他,商人们有钱,想办法从他们手里掏钱出来。

他的脸垮的更厉害了。

「娘娘,我也知道商人有钱,但是做生意的都钻钱眼里了,怎么可能白拿钱出来。」

啧,这脑子,怎么当上户部尚书的。

「你可以号召商户们捐钱,告诉他们,朝廷会给此次战亡的将士立忠义祠,捐钱的人名字也会刻上去,捐的越多,名字越靠前。」

「捐款前三名,本宫亲手写义商的牌匾赐给他们。」

「捐款最多的,可恩荫一子脱离商籍,入国子监。」

户部尚书都听得呆住了,半天没反应过来。

郭子仪在一旁奋笔疾书,边写边朝太后看去。

心中暗暗心疼。

一国的重担都压在这样一个小女子身上,

太后娘娘日夜操劳,

这样的事也要费心谋划。

感觉到郭子仪眼里的心疼都快溢出来了,

我暗自点头,

更进一步,开始心疼了。

户部尚书虽然脑子不好用,办事能力还是可以的。

十天的时间就筹集到大军一年所需之资。

我手书了三张「义商」大字交给他。

他逢人就说太后娘娘多么聪敏,多么厉害,

加之前线战事顺利,欧阳将军已经把燕军赶出了边境线,

满朝文武都开始对我恭敬起来,

再加上郭维启被罢官,他手下那一帮人都安分了许多。

早朝也比以前顺利多了,政事能有条不紊的推进下去。

更让人高兴的是,这一仗,大周赢了。

连破十城。

欧阳将军带着大军,直接杀到了大燕都城之下。

暂代幼帝的摄政太后小说免费阅读已完结,看优质小说,就上本网站。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