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袁家逆子,开局摔玉玺全本免费小说_袁耀、吕玲绮小说全文

小说 三国:袁家逆子开局摔玉玺 中的主角人物有 袁耀吕玲绮 ,这是一本历史风格的小说,由作者佚名编写,这本书精妙绝伦,让人爱不释手,三国:袁家逆子,开局摔玉玺主要描写的是:第1章“公子,那孙策当真如你所言,前去寻主公了!他手中还抱着一个玉匣,恐怕...就是公子所说的传国玉玺。”说话之人名叫袁忠,是袁术之子袁耀的贴身管家。最近几日,袁耀一直让他派人盯着孙策,打探孙策的消息。袁耀知道,孙策一定会带着玉玺去寻袁术,向袁术借兵攻打江东。

封面

《三国:袁家逆子,开局摔玉玺》精彩章节试读

第1章

“公子,那孙策当真如你所言,前去寻主公了!

他手中还抱着一个玉匣,恐怕...就是公子所说的传国玉玺。”

说话之人名叫袁忠,是袁术之子袁耀的贴身管家。

最近几日,袁耀一直让他派人盯着孙策,打探孙策的消息。

袁耀知道,孙策一定会带着玉玺去寻袁术,向袁术借兵攻打江东。

袁耀之所以如此笃定,是因为他已经不是袁术的倒霉儿子了,而是后世之人穿越而来。

袁耀前世是一个大厂的部门经理,薪水颇丰,广受公司美女们的追捧。

突然穿越到古代,他是很难接受的。

了解到这个时代和自己的具体情况后,袁耀就更不淡定了。

建安元年,公元196年...

这正是汉末乱世啊!

自己穿越到如此乱世也就罢了,还穿越成了冢中枯骨,骷髅王袁术的儿子。

别看袁术现在雄踞淮南,兵精粮足。

熟知历史的袁耀很清楚,到了建安二年,自己这个作死的便宜老爹就会称帝。

称帝不到两年,到建安四年的时候就会兵败身亡。

也就是说,如果按照历史轨迹,自己满打满算还有三年好活。

刚穿越就要跟随老爹骷髅王一起嘎,袁耀肯定是不愿意的。

他得想办法自救。

至于怎么自救,袁耀也有了一个初步的想法。

自己想要活命,必须得保住便宜老爹骷髅王袁术。

而救老爹,最直接的手段,就是延缓他称帝的时间。

在袁耀印象中,孙策攻取江东就是在建安元年。

所以这一年,孙策一定会用玉玺向老爹借兵。

于是袁耀就派袁忠盯着孙策,没想到孙策这么快就动手了。

袁耀眉头紧锁,在思索对策,袁忠还在一旁拍马屁道:

“公子真是料事如神,孙策想做什么,公子都知道。

如果孙策当真把玉玺献给主公,那真是主公和公子之福啊!”

‘是我跟老爹之福?

我看是大祸临头才对...

玉玺在手,老爹就要彻底疯狂了。’

袁耀心中默默叹息一声,而后对袁忠道:

“你在这等着,我去寻父亲!”

看着袁耀匆匆离去的背影,袁忠自语道:

“玉玺当真是神物,连公子都这么感兴趣。

也不知这宝物,能不能落到主公手中。

有了玉玺,主公跟公子是不是就有机会当皇帝了?

只要我忠心耿耿的跟着公子,将来或许有希望成为中常侍啊!”

袁耀一路往正堂走去,他心中已经想好了。

绝不能让老爹袁术轻松得到玉玺,更不能让孙策轻松借走自家的兵马!

玉玺这东西,就是一个祸害!

孙策若得了江东,那更是袁氏的心腹大患!

自己就算把玉玺摔了,也不能让孙策换兵马换得那么容易。

汝南可不是孙策想来就来,想走就走的地方。

他想脱离袁氏,一定要付出代价。

袁耀敢产生摔玉玺的想法,还是有几分底气的。

老爹袁术姬妾众多,孩子也不少,可惜全部都是女儿。

至于儿子,就只有袁耀一根独苗。

思索间,袁耀已然来到了正堂大殿。

此时袁术正坐于主位,数名淮南文武立于两侧。

正堂中间,站着一个身披银甲、英姿勃发的青年将军。

袁耀心中暗道,此人如此威武英俊,应该就是传说中的江东小霸王孙策了,果然名不虚传!

得益于袁氏优良的基因,袁耀的颜值并不输孙策。

不过他还是缺少孙策那种冲杀战阵、出生入死培养出来的英武之气。

只听孙策对袁术哭诉道:

“策上不能报父仇,如今母舅吴景又被扬州刺史刘繇所逼。

吾一家老小都在曲阿,倘若母亲与舅舅被害,吾又有何面目苟活于世?

求主公借策雄兵数千,助策渡江救难省亲。

待吾救了母亲,必会立即返回淮南,舍生忘死,助主公成就大业!”

袁耀站在门口看着孙策的表演,心中暗自点头。

江东小霸王孙伯符,没想到还是个影帝,这眼泪是说来就来啊。

大汉重视孝道,孙策的要求合情合理,不论袁术还是麾下文武,都挑不出什么毛病。

可袁耀心中清楚,孙策要救吴景与母亲是假,想要趁机脱离袁术,到江东成就霸业才是真!

虽然孙策说得情真意切,袁术也相信他确实是想救母亲,但袁术还是不愿借兵给孙策。

袁术为人很是实际,孙策的母亲和舅舅是死是活,跟他有什么关系?

没有好处,他凭什么借兵给孙策?

袁术轻捻胡须,慢条斯理道:

“孙策啊,不是我不借兵给你。

你是我麾下部将,当听我军令行事。

如果我今天将军士借给了你,他日其他将军家里有事,我是不是也要借啊?

今日你借三千军,明日他借五千军,那我麾下大军还成何体统?”

孙策也早知袁术不会那么容易松口,他继续哭诉道:

“末将亦知此事让主公为难了。

可母亲、舅舅有难,策不可不救!

如果主公愿意借兵给我,我愿奉上亡父留下的传国玉玺,以报主公大恩!”

玉玺?!

听到这两个字,袁术的眼睛突然亮了起来。

他早就知道孙策有此重宝,已经惦记这个宝物很久了。

也正因为有玉玺这个宝物存在,袁术才愿意收留孙策。

玉玺乃是天命的象征。

得玉玺,象征天命所归。

失玉玺,则预示着气数已尽。

现在孙策愿意把玉玺献给自己,是不是意味着自己也是天命所归,可以称帝了?

这两年,袁术找机会暗示过好几次,想让孙策献上玉玺,可孙策一直在装傻充愣。

这种想要又得不到的状态,让袁术心痒难耐。

现在孙策终于愿意献上玉玺,袁术就更加急不可耐了。

别说是借几千兵马,就算孙策要借个几万大军,袁术也能答应。

“玉玺在哪?

快呈上来让我看看!”

孙策上前两步,双手奉上玉匣。

袁术用颤抖的手打开玉匣,只见一枚珠圆玉润,光彩夺目的印玺静静的躺在匣中。

他小心翼翼的将玉玺拿起,只见此玺方圆四寸,上钮交五龙。

唯独缺去一脚,以黄金嵌之。

在玉玺正面,刻着八个篆字。

第2章

受命于天,既寿永昌!

这八个字,直击袁术心灵!

让他的呼吸都变得粗重了。

受命于天,说的就是我袁公路啊!

袁术生来富贵至极,世间的一切宝物都予取予求,能享受的,早就享受够了。

唯独这当皇帝的滋味,袁术还没体验过。

手执玉玺登临天子大位,这是袁术梦寐以求的事情!

“真是宝贝...好宝贝啊!

袁术轻抚玉玺,爱不释手。”

过来好一会儿,他才想起孙策,抬头对孙策笑道:

“伯符,你对母亲和舅舅的孝心,吾感受到了。

我大汉以孝治天下,对于你这样的孝子,我岂能不出手相助?

我便借兵三千...”

“父亲!”

袁术话还未说完,袁耀便踏门而入,对袁术道:

“儿刚到此,就见伯符向父亲献玉玺。

能不能让儿子看看?”

“景耀!(袁耀字)

你来得正好!”

袁术看到袁耀,顿时眉开眼笑。

他就袁耀这么一个独子,对袁耀可是宝贝得很。

可以说是含在嘴里怕化了,捧在手心怕摔着。

儿子想看看他们袁家的传国玉玺,他袁术当然得满足啊!

毕竟这宝贝早晚有一天要传给袁耀。

“耀儿,你快看,这就是传国玉玺。

是上天赐给我袁氏的宝物!”

见袁术如此钟爱玉玺,孙策嘴角泛起一丝不易察觉的冷笑。

袁术对这块破石头情有独钟,自己大事成矣!

袁耀从袁术手中接过玉玺,来到大堂正中,自语道:

“这玉玺光滑细腻,色泽明亮,当真是不可多得的美玉啊。

父亲,您觉得它是宝物?”

袁术笃定道:

“那当然,得玉玺者得天命!”

袁术的谋臣阎象无奈的摇了摇头,面露痛苦之色。

他也觉得孙策以玉玺借兵是心怀鬼胎,可却无法劝谏袁术。

因为袁术太爱玉玺了,他对玉玺简直到了痴迷的程度。

阎象如果不审时度势,上来就给袁术泼冷水,很可能被袁术叉出去。

“父亲,儿子倒觉得这玉玺跟天命没什么关系。

它就是一块破石头!”

袁耀此言一出,堂中众人皆惊。

对于袁耀的性子,这些淮南文武们很了解。

袁耀从小被袁术惯坏了,是寿春城出了名的纨绔。

可纨绔归纨绔,袁耀可是从来不敢顶撞袁术的啊!

现在袁术明显是钟爱玉玺,袁耀怎么敢忤逆袁术的意思?

孙策则眉头紧锁,他突然感觉有点麻烦了。

这袁耀,该不会是要坏了自己的好事吧?

连袁术闻言都愣了,对袁耀道:

“景耀...你说什么?”

袁耀提高音调,对袁术回应道:

“孩儿说,这玉玺,只是一块破石头!

当年秦始皇命丞相李斯铸造此玺,如果这玉玺真的代表天命,秦又岂能二世而亡?”

“孙策的父亲孙坚也曾得此玉玺,他得天命了吗?

孙坚不但未得天命,还死于非命。

现在他坟头的草,恐怕长得比人都高了!

孙策想用一块破石头换我军将士的性命,岂不可笑?”

袁耀说出这番话,深得阎象之心。

他怎么都想不到,看似纨绔的袁耀公子,竟然能有如此见识。

主公后继有人也!

孙策则气得脸色涨红,额头青筋暴起。

“袁耀公子,你虽贵为主公之子,也不可随意侮辱我父!”

袁耀摇了摇头,说道:

“侮辱谈不上,我只是陈述事实罢了。

父亲,你要因此玺借兵给孙策,孩儿不同意!”

袁术虽然溺爱袁耀,可这臭小子当着众文武的面顶撞自己,也把袁术惹怒了。

袁术脸色沉了下来,对袁耀道:

“耀儿,为父已经答应了孙策借兵给他,又岂能食言?

这玉玺你也看得差不多了,快给为父还来。”

袁耀笑道:

“孙策是要用玉玺来借兵。

这玉玺没了,兵不就借不成了?”

袁耀这番话,让袁术和淮南众文武都感觉很奇怪。

玉玺怎么会没?

孙策的玉玺,不就在袁耀手中吗?

就在众人疑惑之际,袁耀毫不犹豫的将玉玺抛在了地上。

“啪!”

只听一声脆响,玉玺碎裂开来。

袁耀看了地上的玉玺一眼,不由暗自摇头。

这玉玺碎了,但未完全碎,又崩掉了一角。

这玩意,竟然还挺结实。

堂中众人可不像袁耀这般淡定,看到袁耀摔玉玺,众人彻底懵了!

这可是传国玉玺啊!

代表着至高无上的权势、地位、荣耀、气运...

袁耀怎么敢摔玉玺!

莫不是疯了?

袁术见玉玺在地上又碎了一角,心疼得眼泪都要掉下来了。

“我的玉玺!

我的玉玺啊!”

“逆子!

你这个逆子!

造孽啊!”

“来人呐!

把这个逆子给我拿下!”

袁术是真生气,差点没被袁耀气死。

自己要玉玺图什么,还不是想要称帝?

自己称帝又图什么,还不是想要把帝位传给你这个小王八蛋!

他袁术都这个岁数了,纵然称帝,又能当几年皇帝?

以后的大好河山,还不是由袁耀来继承?

这个逆子可倒好,竟然敢摔玉玺,这是在毁他们袁家的气运啊!

如果不是袁术只有袁耀一个儿子,弄死袁耀的心都有了。

孙策更是神情无比复杂,惊讶、愤怒、疑惑...全部都写在脸上。

他抱着玉玺来见袁术的时候,想过很多种情况,唯独没想过,玉玺竟然被袁耀给摔了!

怎么可能会出现这种事呢?

这袁耀神经病吧!

玉玺是他父亲孙坚用命换来的,他想用玉玺换取袁术的精兵。

继承父亲孙坚的志向,横扫江东以成霸业!

袁耀摔的不仅是玉玺,还是孙坚的心血,是他们孙氏的未来。

孙策真想一剑把袁耀这个逆贼捅死,可他又不得不压抑自己的怒火。

袁术的武将、护卫可都在堂中。

他敢对袁耀动手,不但无法成功,还会死无葬身之地。

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头。

不论发生什么情况,孙策暂时都得跟袁术、袁耀父子虚与委蛇。

袁术大将纪灵带着几个甲士上前来擒拿袁耀,袁耀伸出手指着纪灵道:

“纪灵!

你别过来!

你们谁敢过来,本公子就一头撞死在柱子上!”

第3章

见袁耀竟然有寻死之心,纪灵和几名甲士顿时迟疑了。

主公就袁耀这么一个独苗,袁耀不仅是主公的心头肉,还是袁氏集团未来的希望。

袁耀别说是撞死在殿中,就是擦破一点皮,后果都不是他们能够承受的。

听袁耀这么说,袁术也慌了。

玉玺是好宝贝,可它再好,也没儿子的命重要啊。

袁耀要是有个三长两短,他袁家就要绝后了。

袁术纵有万里江山,又有何用?

再者说来,这玉玺碎得也不彻底,缝缝补补还能用,不影响他袁术的天命气运。

玉玺之前也缺了一角,被人用黄金镶嵌上了。

金子这玩意,他袁术有的是。

袁术连忙站起身来,对袁耀道:

“耀儿,你别激动,有话好说。

不就是一块玉玺吗?

你摔了就摔了,为父不惩罚你了还不行吗?”

孙策见状眼睛都直了。

什么叫‘就一块玉玺’?

那可是父亲孙坚拿命换来的宝物啊!

袁耀就白白把自家的玉玺摔了,还不会受到任何惩罚?

孙策早知袁术溺爱袁耀,却不知他溺爱袁耀到这种程度。

袁耀对袁术道:

“父亲,儿子之所以要摔玉玺,是为了向父亲证明,这玉玺并非是什么神物。

父亲想要成就霸业,需要招揽人才、富民强兵,与淮南文武一起努力。

您可以依赖忠勇的将士,智慧的谋臣。

唯独不能依赖这么一块破石头。”

谋臣阎象闻言,眼中精芒一闪。

袁耀公子的话,简直说到了自己的心坎里。

主公入主淮南之后,贪图享乐、不思进取。

自己也不知道该如何劝谏主公。

如果袁耀公子能跟自己劝说主公,那阎象的把握就大很多了。

袁耀的话,袁术根本没听进去。

不过出于对袁耀的关心,他还是点头道:

“对对对,吾儿说的都对。

玉玺岂能与吾儿相比?

杨弘啊,你快过去把玉玺收起来,用玉匣放好。”

“耀儿,为父没吓到你吧?

你快回去好好休息吧,为父一会儿去看你。”

袁术、袁绍兄弟俩,在乱世算不上是好的君主。

可对儿子来说,他们绝对算得上是好爹。

袁绍有好几个儿子,还能因儿子得病而忧心忡忡,耽搁了发兵攻曹的大事。

袁术只袁耀一个儿子,对袁耀更是宝贝得不行。

“孩儿告退。”

袁耀对袁术施了一礼,转身离去。

走的时候,还微笑着看了孙策一眼。

孙策顿时气得青筋暴起,捏紧了拳头。

匹夫!竖子!

坏我大事!

他日我孙策若能成就霸业,定要报今日之仇!

待袁耀走出去之后,袁术轻咳两声,对孙策道:

“咳咳...

那个,伯符啊。

今日之事,确实是耀儿不对。

你比耀儿年长,算是他的兄长。

这点小事,你别跟他一般见识啊。”

袁耀摔了他孙家的至宝玉玺,袁术竟然说这是一件小事,这更让孙策怒不可遏。

孙策知道,自己现在必须要忍。

他深吸一口气,对袁术道:

“吾既然将传国玉玺献给主公,这玉玺就是主公之物了。

具体如何处置玉玺,全凭主公定夺。

只是这借兵之事...”

“借兵啊,借兵不急。”

袁术对孙策道:

“今天耀儿受了惊吓,我很担忧。

借兵之事,还是明天再议吧。

杨弘?”

“臣下在。”

“把玉玺收好,寻能工巧匠,用黄金把它修补好。

这可是吾之至宝,不能再有任何闪失了。

你可明白?”

杨弘一脸谄媚的对袁术应道:

“主公放心,臣下定不负主公所托。”

袁术急着去探望袁耀,便让堂中众臣散去了。

孙策阴沉着脸走出袁术府邸,一名白衣文士便迎了上来。

“伯符,如何了?

袁公可答应借兵与你?”

说话之人姓吕名范,字子衡,本是袁术麾下谋士。

他得知孙策想要回江东后,觉得孙策有雄主之资,便决定脱离袁氏,为孙策谋划。

“唉...”

孙策叹息一声,小声对吕范道:

“本来袁公都已经快答应借兵了。

没想到袁耀突然跑出来,当众砸了玉玺!”

“玉玺破损,袁公心情不佳,便说明日再议借兵之事。

若是明日那袁耀也从中阻挠,我想要借兵前往江东,只怕难了。”

吕范闻言眉头皱起,捏着胡须道:

“袁耀砸玉玺,阻挠伯符借兵?

莫非伯符与他有什么仇怨?”

孙策摇了摇头,眉宇间隐隐显出一丝傲然之色,说道:

“袁耀胸无大志,每日只知吃喝玩乐。

我孙策,岂能与这等庸才结仇?”

在孙策看来,他就是潜伏在渊的蛟龙,只待风云际会,便能扶摇直上。

而袁耀则是池塘里的泥鳅,跟他老爹袁术一样,胸无大志、看不清天下大势。

蛟龙又岂能与泥鳅为敌?

“那就奇怪了...”

吕范沉吟道:

“如今江东局势不稳,正是伯符入主江东的天赐良机。

倘若迁延日久,恐生变故。

明天伯符再见袁公,务必要说动他。”

孙策问道:

“如果那袁耀继续从中作梗怎么办?”

吕范对孙策谋划道:

“袁耀既然与伯符没仇,那么他阻挠你的大事,一定是因为对你有所图。

他若再来,你就由得他提条件。”

“袁耀想要什么,你就给他什么。

袁耀想让你做什么事,你都答应他。

只要伯符能够夺取江东,成就霸业,付出什么都是值得的。”

孙策点点头,说道:

“子衡,我明白了。”

袁耀回到自己的房间后,没过多久,袁术就上门来探望。

袁耀仔细打量着便宜老爹。

只看长相,袁术眉目英挺,气质高贵而有威仪,是难得的老帅哥。

袁家的基因优化了上百年,相貌没什么可挑剔的。

只是袁耀不知道老爹是不是脑子不太好,做出来的事,实在让人难以理解。

如今天子尚在,大汉余威尚存。

袁绍、曹操这样实力强大的枭雄都丝毫不敢逾矩,以大汉忠臣自居。

是谁给老爹的勇气,竟然一门心思的要称帝?

袁术关切的看着袁耀道:

“耀儿,你今天这是怎么了?

可是生病了,需不需要叫医者来看看?

孙策献玉玺,你为什么要摔了它?

那可是咱们袁家的至宝啊。”

第4章

袁术语气有些急迫,却又怕刺激到袁耀,刻意压低了音量。

袁耀心中不由感慨,这便宜老爹,对自己还真是没得说。

就凭袁术对自己的关心爱护,自己就得想办法救下老爹,不能让他如上一世那般误入歧途。

如果有可能的话,袁耀也愿意帮老爹打下江山。

生逢乱世,袁耀的目标可不仅仅是活命,自救。

好男儿当一统江山,终结乱世!

开创出一个百姓安居乐业,社稷稳固、国富民强的盛世!

不过袁耀虽有此雄心,路还是要一步一步走。

现在最重要的,是搞定老爹。

袁耀对老爹袁术问道:

“既然玉玺是至宝,孙策难道不知吗?

他为什么要将如此宝物献给父亲?”

袁术理所当然地说道:

“孙策不是说了吗,他要救援舅母和母亲。

为了救亲人献出至宝,也合理啊。”

“那父亲就不怕孙策一去不返,一统江东诸郡,在江东称霸一方?”

袁术闻言一愣,旋即笑道:

“我儿多虑了,孙策要是能攻下江东,反倒是好事。

他只是我的部将,在江东没有任何根基,江东士族也不会归附他。

到头来,孙策还得回来依附于我。

咱们父子凭白得到江东之地,岂不妙哉?”

袁耀想了想,觉得老爹所言也有几分道理。

上一世如果袁术不称帝,孙策想脱离他的掌控,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可袁耀依旧不愿意放任孙策。

如果老爹脑子抽风,一心想要作死称帝怎么办?

能消除一个隐患是一个,江东之地孙策想要,他袁景耀也是很感兴趣的。

“如此说来,父亲执意要借兵给孙策了?”

袁术点头道:

“我今日已经答应孙策了,还收了他的玉玺。

为人主者,岂能朝令夕改,出尔反尔?

如果不借兵给孙策,为父以后还怎么号令三军?”

袁耀清楚,老爹主要还是舍不得玉玺,才想出这样一番说辞。

不过让孙策去江东,也不完全是坏事。

江东局势混乱,让孙策这根棍子去搅一搅,或许自己也能从中取利。

“父亲要借兵给孙策也可,不过知人知面不知心。

若孙策到江东后生出异心,父亲悔之晚矣。”

“那景耀...你说为父该怎么办?”

“古之大将出征,都会留下家人当质子。

孙策想要借兵,父亲也当让他留下质子才是。”

袁术皱眉道:

“我儿说得倒是有理。

可孙策一家都在曲阿,为父就算想让他留质子,他也无人可留啊!”

袁耀笑道:

“父亲不用担心,儿自有办法。

等明天孙策再来,儿随父亲一起见他。

到时候儿子定会让孙策交出质子。”

“好,那此事就依耀儿。”

现在玉玺已经到手了,袁术也答应借兵给孙策,不算食言。

儿子袁耀想怎么折腾孙策,对袁术来说都无所谓。

甚至袁术还对袁耀的行为有些窃喜,自家这臭小子长大了,开始知道关心天下大势了。

好好培养,将来未必不是一代明君。

待自己称帝之后,自己一统天下,当武皇帝。

耀儿治理天下,当文皇帝。

岂不是千古美谈?

这样一想,连袁耀摔玉玺产生的不愉快,也在袁术心中烟消云散了。

袁术刚走,管家袁忠就进门禀报道:

“公子,阎象先生在外求见。”

“阎象来见本公子了?

快快有请!

不,还是本公子亲自去请吧!”

在袁耀印象中,袁术麾下奸佞之徒多如牛毛,酒囊饭袋之辈不可胜数。

唯一能拿得出手的人才,就只有一文一武。

文为阎象,能看清天下大势,数次苦谏袁术。

武为纪灵,能统兵,还能跟关羽大战三十回合不分胜负。

其余碌碌之辈,皆不足挂齿。

阎象既然来拜见自己,自己不妨入乡随俗,学一学故人礼贤下士。

由于袁术只有自己这一个儿子,自己丝毫不用担心老爹怀疑自己,拉拢他麾下重臣。

袁术的将军府又大又奢华,说是将军府,实际都快赶上皇宫了。

从这府邸就能看出,袁术野心不小。

袁耀的院落正好在将军府正中,距离袁术的院落不远,可见袁术对袁耀之喜爱。

袁耀踏出院门,只见一名身穿褐色锦衣、身材削瘦、束着长发的中年文士站在门外。

他当即对此人拜道:

“袁耀拜见仲宇(阎象字)先生。”

阎象平日与袁耀接触不多,他一直觉得袁耀表现得很平庸。

可今日袁耀在堂中摔玺,表现出过人的眼光。

现在又能对自己以礼相待,展现出不俗的气度。

仅凭这两点,阎象就觉得袁耀很优秀了。

阎象连忙扶住袁耀,对袁耀道:

“象不敢当公子大礼,公子快快请起。”

袁耀站起身,握着阎象的手,对阎象温和笑道:

“仲宇先生来访,一定是有要事。

咱们进屋说吧。”

“袁忠,备茶。”

两人踏入内堂,分宾主而坐。

阎象对袁耀道:

“今日公子对玉玺的见解,真让象感到钦佩。

公子如此年轻,就能看出玉玺乃无用之物。

可惜主公麾下众多臣子,却都看不透这一点。”

“仲宇先生也看出来了,不是吗?

只是吾父太过喜爱玉玺,先生不愿点破罢了。”

阎象品了一口茶,苦笑道:

“非是吾不敢直言劝谏,只是怕劝了之后,惹怒了主公。

主公若将吾贬斥,将来再铸下大错,又有何人来劝?

还好公子有勇有谋,敢当众摔玺,又敢直言劝谏主公。

有公子在,袁氏可兴也。”

袁耀亦端起茶杯喝了一口,对阎象道:

“摔玺只是小道,想要袁氏昌盛,离不开先生这等忠臣辅佐。

至于吾父...我只能尽最大努力规劝他了。”

袁术的能力,袁耀和阎象都心知肚明。

在年轻的时候,袁术还有几分文韬武略,到了淮南之后,就越发昏聩。

从袁术看到玉玺那种贪婪和狂喜就能看出,如果再这样下去,袁氏迟早要走下坡路。

“公子能这么想,已经是我淮南之幸了。”

阎象对袁耀道:

“吾今日来,是想求公子帮忙。

将数条发展淮南之策,转达给主公。”

第5章

“先生太过客气了。

如今天下大乱,群雄并起。

吾也有很多疑惑,想请先生解惑。

不知吾父若想成就霸业,该如何去做?”

阎象轻声道:

“淮南看似富庶,可在袁公的治理下...却渐渐变得民生凋敝。

现在我们首要之事,就是发展好淮南,稳定内部。

穷兵黩武、横征暴敛绝不可取。”

袁耀点了点头,淮南是天下难得的富庶之地没错,可也要看让谁来治理。

袁术入主淮南之后,将淮南治理得狗屁不是。

淮南才多大的地方?

袁术治下的领土,也就汝南、九江、庐江、广陵、丹阳几个郡。

袁术竟然靠着这么几个郡,养了二十余万大军!

还有各种沉重的税负,简直是不给百姓活路。

百姓们实在活不下去了,就有一部分人开始造反,一部分人变成流民逃亡其他州郡。

对于这种恶果,老爹袁术似乎并不在乎。

他仗着四世三公的威名,不把任何人放在眼中。

非但不想着好好治理州郡,还总手欠想要攻打徐州、荆州甚至是曹操的豫州。

在袁术穷兵黩武之下,就算不称帝,淮南也早晚有灭亡的一天。

无非是能够多苟延残喘几日罢了。

“若是能养足元气,则为主公之大幸。

此外,淮南乃四战之地,主公当交好吕布、刘表等人,切勿轻启战端。

而后以袁家威望拉拢江东士族,徐图江东。

唯有全据江东,才有与群雄争霸天下的本钱。”

袁耀仔细思考阎象之策,不住点头。

阎象所言,实乃良策,是袁术势力当前最好的选择。

至于阎象为什么不自己跟袁术说这些良策,而是要靠袁耀来传话,袁耀心里很清楚。

阎象之策虽好,却不符合袁术的性格。

每一条实施起来,都会让袁术很难受。

哪怕阎象苦苦劝谏,袁术也听不进去。

最终只能换来一句‘叉出去’。

抛开袁耀的上帝视角不谈,阎象身在局中,还能有如此见识,绝对算得上是大才。

自己想要成就大业,阎象这个人才一定要用好。

不过光有阎象还不够。

袁耀想与这个时代的天下霸主、顶级文武们争锋,还需要更多的人才相助。

好在现在袁术还未称帝,自己还能靠袁氏公子的身份,招揽到不少人才。

或许眼前的阎象,也能帮助自己招揽一些人。

袁耀对阎象道:

“先生之见,与我不谋而合。

你放心,这些事我一定会好好劝说父亲的。

有我出手,父亲一定会同意采纳先生良策。”

阎象感觉袁耀这句话说得十分霸气。

放眼整个淮南,能做这种保证的,也就只有袁耀一人了。

至于袁术不同意怎么办...

袁耀今天,不是已经给大家上一课了吗?

“仲宇先生,其实我也有一件事想求你。”

“公子请讲。

只要是象能够做到之事,定然义不容辞。”

“我是想请先生为我寻些人才。

想要治理好淮南,进图天下,当有人才辅佐。

父亲麾下的人才...实在是一言难尽。

想要靠他们来助父亲成就大业,无异于痴人说梦。”

阎象很是认同的点了点头。

袁术麾下文武官员不少,可这些官员实在配不上‘人才’二字。

甚至能不能配得上一个‘人’字,都有待商榷。

文官中,有杨弘、黄猗那种奸佞谄媚之辈。

武将中,有陈兰、雷薄这等贪生怕死之徒。

横征暴敛,鱼肉百姓者,更是不胜枚举。

阎象一直觉得,主公堕落到现在这种程度,与这些奸佞小人有着直接关系。

可惜主公宠信杨弘、黄猗,对他们的重视甚至还在自己之上。

自己又如何能劝主公疏远这些小人?

不过自己劝不动主公,不代表袁耀公子劝不动。

如果袁耀能提拔一些能臣干吏上去,将那些尸位素餐的小人搞下来,淮南还真就有希望了。

“找人才...倒是不难。

淮南之地人才辈出,能力出众者不可胜数。

只是这些人大多出身寒门,世家豪族的子弟已经被主公提拔重用了。

公子不介意他们的出身吗?”

“本公子只重才能,其余一概不问。”

袁术为人眼高于顶,他本是世家出身,自然看不起那些寒门和庶民。

因此袁术麾下之臣,大多是士族子弟。

可袁耀不同,以他超越时代的眼光,对士族没有任何好感。

他反而还认为,士族是祸乱天下的毒瘤。

眼下袁耀实力还弱,暂时无法动士族。

等以后他有了机会,一定会将这些高高在上的士族打落尘埃。

阎象能给他招来寒门百姓中的优秀人才,正合袁耀心意。

这些人才自己不招过来,早晚有一天会跑到其他诸侯麾下,那不是资敌吗?

“仲宇先生,不论是文人还是武者,我都无比渴求。

先生大才,文官就由先生为我引荐吧。

至于武将...我打算在淮南办一场比武大会,亲自选拔武艺高强的人才。

能者上,庸者下,先生觉得怎么样?”

阎象思索道:

“这倒是个不错的想法。

武者嘛,都想以武扬名。

公子这个方法,应该能吸引到不少强大的武者。”

“只是想办这样一场盛会,所需要的钱财恐怕不少。

别的不说,想把这件事宣传出去,让整个汝南的人都知道,就是一笔不菲的开销。”

袁耀摆手笑道:

“没事,钱能解决的问题,都不是问题。

缺钱,我可以问父亲要啊!

先生只管放手去做,钱我来出。

这场比武大会,一定要比出声威!

让我想想...这场盛会,就叫‘淮南第一武道大会’好了。”

阎象眼前一亮,笑道:

“公子起得这个名字妙极!

正所谓文无第一,武无第二。

淮南武者想要争夺这个第一的名头,必然会云集而至。”

袁耀说道:

“那就这么定了。

待我准备好召开武道大会的资金,立刻派人通知先生来取。”

将阎象送出府后,袁耀感觉自己距离逆天改命的目标,又近了一步。

有人才辅佐,淮南这片富庶之地,还是大有可为的。

翌日一早,孙策如约而至。

他走入正堂大殿,一眼就看见了坐在袁术身边的袁耀。

孙策心中暗道:

‘吕范说得没错,袁耀果然在这等着我。

他一定对我有所图谋。’

第6章

今天来借兵,孙策做了充分的准备,他已经准备割肉了。

孙策也不知道袁耀究竟想要什么,他已经把自己能拿出来的宝物都带上了。

他就不信,自己倾家荡产,还满足不了袁耀的胃口。

孙策对袁术施礼道:

“主公,吾母亲与舅舅危在旦夕,还望主公能够借兵与吾,以全吾孝心。”

袁术看了袁耀一眼,没有说话。

按袁术的意思,赶紧借兵让孙策滚蛋得了,省得以后有人说自己玉玺得来不正。

可儿子袁耀非要折腾,那就由他来应付孙策吧。

袁耀微笑着对孙策说道:

“伯符将军,你以玉玺借兵,足见你对母亲的孝心。

可现在玉玺已经摔坏了啊。

你以一个损坏的玉玺来换父亲的兵马,只怕不妥吧?”

袁耀此言一出,顿时将孙策气得七窍生烟。

玉玺怎么坏的,你心里没数吗?

还不是你袁景耀给摔的?

此事我还没找你算账,你倒是拿玉玺损坏来讹诈我。

这世上怎么会有袁景耀这种厚颜无耻之徒?

以孙策的暴脾气,完全忍不了袁耀一点。

可忍不了也得忍,打落了牙也得往肚子里咽。

孙策强忍怒火,对袁耀道:

“玉玺损坏,是策之过也。

所以我今天带来了几件宝物,以弥补玉玺的损失。

相信这些宝物,一定能让主公和公子满意。”

‘嗯?’

听孙策这样说,袁耀顿时来了精神。

他本想以玉玺为借口,向孙策提出一些过分的要求,让孙策留下人质。

没想到还有意外惊喜!

那妥了,孙策的宝物袁耀也要,人质也不能少。

袁术则面无表情,显然对孙策所说的宝物完全不感兴趣。

想他袁公路雄踞淮南,兵精粮足、富可敌国。

自己手里的宝物多的是,装满了整个仓库。

孙策除了玉玺,还有宝物能让自己动心吗?

“有什么宝物?

呈上来给我和父亲看看。”

在袁耀命令下,大将纪灵带着几名甲士,随孙策到门外取宝。

过不多时,甲士们带着两柄寒光闪闪的兵刃走入堂中。

孙策指着两柄兵刃介绍道:

“主公,景耀公子。

这把宝刀,乃是先父留下的古锭刀。

此刀削铁如泥、无坚不摧,乃是战阵杀伐的利器。”

“还有这柄长枪,名为寒龙枪,亦是先父所留。”

“最后还有一匹先父留下的战马,名为雪月白龙驹,乃是马中之王。

战马就在门外,不便牵入堂中。”

“策想以此三宝,外加玉玺,求主公借兵于我。”

袁耀着实没想到,能从孙策身上掏出这么多好东西来。

自己正缺一匹良马,兵刃也可赏赐给招募到的勇士。

得到这三件宝物,可谓是一波肥。

这孙策,人还怪好的。

“孙策将军确实是诚意十足,孝心可嘉。

父亲既然答应借兵给你,自然不会反悔。”

孙策闻言大喜,袁耀这畜生终于松口了!

等自己率军夺下江东,早晚要把这些宝物抢回来!

袁耀,只是代替自己保管这些东西而已。

“多谢主公!多谢公子!

那我便...”

“且慢,我话还没收完。

伯符先别急着谢我。”

袁耀笑着对孙策道:

“虽然父亲同意借你兵马,可你身为统兵大将,总得留亲眷在寿春吧?

这样我们才会相信你啊。”

统兵将领,家眷全部留下为质,这是自古就有的惯例。

可孙策的情况特殊,哪有亲眷可留?

他皱眉道:

“公子,吾父已亡,母亲与诸位弟弟妹妹皆在曲阿,此事人尽皆知。

我借兵前往江东,就是为了救援他们。

又如何能留下亲眷?

待我将他们救出,自然会尽快返回寿春。”

“伯符将军的人品,本公子自然相信。

可诸位将军领兵出征,一向都是这么做的。

若是为伯符开此特例,恐怕难以服众啊。”

孙策没想到自己想要借兵前往江东,会如此困难重重。

这让他离开的愿望更加迫切了。

“那公子说我该怎么办?”

袁耀笑道:

“没有亲眷,留挚友也可。

只要是伯符亲近在意之人,皆可。”

“吾听闻伯符有一至交好友,姓周名瑜,字公瑾。

此人与伯符结为昆仲,交情甚密。

虽不是亲兄弟,却胜似亲兄弟。”

“伯符若能把周瑜召来,留在寿春,我跟父亲就都能放心了。”

没错,袁耀最终的目的,就是周瑜。

周瑜可以说是孙策的外置大脑。

如果把周瑜扣在自己手中,纵然借给孙策几千兵马,孙策也很难如前世一般横扫江东。

而且只要周瑜到了自己手里,袁耀麾下也多了一名可以出将入相的顶级人才。

孙策闻言大惊失色,他怎么都想不到,袁耀竟然能如此清楚地知晓自己和周瑜的关系!

他调查我!

这奸贼竟然要拿公瑾为质,我该怎么办?

袁耀说得没错,孙策跟周瑜,确实要比亲兄弟还亲。

哪怕孙策的亲弟弟孙权在寿春,袁耀想要扣押孙权,孙策都会毫不犹豫的答应。

可周瑜不一样,孙策打心里不愿意拿周瑜做交易。

孙策纠结道:

“袁耀公子,公瑾虽与我相交莫逆,可他人也不在寿春...”

对于孙策的托词,袁耀毫不意外,依旧笑道:

“周瑜人就在丹阳,只要伯符召他前来,几日便至。

我都打探清楚了。”

这奸贼!

孙策的心思彻底乱了,他沉声道:

“此事...我还要仔细考虑一下。”

袁耀笑着说道:

“可以,伯符回去慢慢考虑。

什么时候周瑜到了寿春,我父亲什么时候借兵给你。”

孙策心事重重的离开了袁术府邸,没想到这次搭上两柄神兵一匹马,依旧没能得偿所愿。

他回到府中之后,吕范、朱治等人连忙凑了上来,对孙策问道:

“伯符,这次袁公可答应借兵了?”

孙策叹息一声,说道:

“倒是答应了,可是...

他们要以吾弟周瑜为质,才允许我率军出征!”

“可恨!

都怪那袁耀从中作梗!”

“袁耀小儿!

待吾得了江东,必将此番之辱加倍奉还!”

吕范道:

“将军出征有亲眷为质,乃是常理。

既然袁公同意借兵,那伯符将周瑜唤来便是了。”

第7章

“不行。”

孙策摇头道:

“公瑾乃是我的挚爱亲朋,手足兄弟。

我岂能为了自己的霸业,而让兄弟陷于陷地?”

吕范继续劝道:

“只是留在寿春为质而已,应该不会有什么危险。

待将军称霸江东之时,大可与袁公谈判,换回周瑜。

将军得了江东,周瑜也没有任何损失。

这岂不是两全其美之策?”

孙策听了吕范之言有点心动,可他还是觉得对不起周瑜,迟疑道:

“这...我当亲往丹阳,与公瑾商议。”

孙策当即乘快马往丹阳而去,而他那匹宝马雪月白龙驹,也落在了袁耀手中。

古锭刀、寒龙枪这两件兵器,袁耀暂时用不上。

雪月白龙驹,袁耀却喜欢得紧。

此马浑身雪白,无一丝杂毛,又极通人性。

以袁耀的骑术,完全可以轻松驾驭。

自从穿越到汉末之后,袁耀就接受了原身的全部记忆与技能。

不得不说,袁家这种顶级豪族的嫡子,都被培养得非常好。

别看袁耀顶着个纨绔之名,没事喜欢跟城中的世家子弟们吃喝玩乐、青楼听曲。

该学的礼、乐、射、御、书、数,袁耀可谓是样样精通。

文武之道,袁耀也一直在坚持学习。

他的武艺,跟世之名将自然无法相比,可对付几个普通人还是绰绰有余。

袁耀在院落中遛马的时候,老爹袁术背着手走了进来。

他对袁耀笑道:

“景耀,咱们府中好马不少,你为什么就喜欢孙策献上这匹?”

袁耀答道:

“这匹雪月白龙驹,曾经是孙坚的坐骑。

随孙坚南征北战,见过大场面,是一匹上好的战马。

儿喜欢此马,自然是要骑着他,助父亲平定四海,成就霸业。”

听袁耀这么会说话,袁术笑得合不拢嘴。

耀儿这孩子,忤逆自己的时候,自己是真生气。

好的时候,自己也是真喜爱啊。

“耀儿,你以后可是要当主公的。

冲锋陷阵之事,交给孙策那种武将们去做就可以了。

你我父子,当统筹全局,运筹帷幄。”

这话别人来说袁耀倒也认同,从老爹口中说出来,怎么就那么不对味?

运筹帷幄,运筹到僭越称帝、家破人亡的程度,也算是汉末独一份。

把兵权交给孙策,更是危险。

自己必须得盯紧了老爹,以防他随时作死。

提到孙策,袁术突然道:

“孙策已经将宝物都给了吾儿,吾儿放他走就是了。

为何要那周瑜为质?

想那周瑜与孙策非亲非故,孙策应该也不甚在意此人。”

袁术将心比心,觉得自己要是孙策的话,就只要兵权,不要兄弟。

兄弟的死活,关他袁公路什么事?

要是有人能将袁绍扣留,把兵权交给袁术,袁术甚至会拍手称快。

一言为定,双喜临门!

“父亲不知,那周瑜可是经天纬地的大才啊。

此人文韬好似张良,武略堪比韩信。”

“玉玺一块破石头,自然不值数千兵马。

可我们父子若能得到周瑜,那就赚大了。

这笔买卖,就算付出几万兵马,都不亏!”

“周瑜当真如此厉害?”

周瑜还未出仕,没有什么耀眼的战绩,袁术对他的能力将信将疑。

“如果他真是文武全才,又与孙策交好。

那耀儿即便将他留在寿春,也无法让他为咱们效力吧?”

“父亲放心。

只要周瑜肯来,儿有一百种方法让他诚心投效。”

对于多了两千年见识的袁耀来说,拿捏一个古人简直不要太容易。

像曹操收关羽那样猛舔肯定不行,舔狗舔到最后一无所有。

想拿捏周瑜,袁耀有自己的办法。

“对了爹,儿最近想要干一件大事,急需父亲支援一笔钱财。

您看...”

袁术大手一挥,笑道:

“些许小事,无需跟为父商议。

让袁忠到府库支取便可。”

“儿多谢父亲!”

对于袁耀所说的‘大事’,袁术也经历过几次。

一次是包下整个春意楼,跟一群文人墨客开诗会,花了上百万钱。

还有一次是为大书法家师宜官办展,在寿春城摆酒席大宴三天,花了数百万钱。

最近的一次,是广邀寿春世家子出城围猎,围猎后又举办了盛大的宴会,花费上百万钱。

对于袁耀的这些‘大事’,袁术一直是很支持的。

谁人年少不轻狂,他袁术年轻的时候,也喜欢这么玩。

袁耀是自己的独子,袁术有再大的家业,将来都是袁耀的。

我袁术的儿子,喜欢花点钱怎么了?

过分吗?

只是袁术根本想不到,这次袁耀要办的‘大事’,花销要远超以往。

当天下午,袁耀就让袁忠带人到袁家府库支取一千万钱,作为举办淮南第一武道大会的前期费用。(注1)

阎象来取钱的时候,不仅仅是自己一人,还带来了一个身穿青衣的年轻文士。

阎象对袁耀介绍道:

“景耀公子,此乃步骘步子山,徐州临淮人,因躲避战乱迁居淮南。

吾早知子山有贤名,公子招贤纳士,我便将他请来辅佐公子。

这次公子举办淮南第一武道大会,便由子山和我一起筹备。”

步骘对袁耀躬身施礼道:

“步骘拜见公子!”

阎象把步骘给找来了?

这效率可以啊!

袁耀对步骘很了解,此人有大才,乃是上一世东吴流寓派的代表人物。

他曾任东吴骠骑将军、丞相,可谓是出将入相之才。

袁耀着实没想到,自己昨天刚刚跟阎象说要招揽人才,阎象就给自己招了步骘这么个大才过来。

还真是惊喜!

袁耀将步骘扶起,欣喜道:

“先生愿意辅佐我袁耀,乃我之幸也!

我必重用先生,不辱没先生一身才华。”

见袁耀如此态度,步骘心中不由一暖。

他之前还担心袁耀眼高于顶,不看好自己。

现在看来,袁耀真乃礼贤下士之主也!

“骘愿竭尽所能,为公子效力!”

“好好,这次武道大会,就辛苦仲宇先生和子山了。”

袁耀对二人道:

“我准备用三千万钱,把淮南第一武道大会办起来。

暂时先取了一千万钱,用做宣传。

而后再用一千万钱,搭建比武擂台。

最后一千万钱,则用来做得胜者的奖励。

不知二位先生以为如何?”

第8章

三千万钱!

阎象和步骘,着实被袁耀的大手笔震撼到了。

原本按阎象估算,有个几百万钱,就能把武道大会办起来。

现在袁耀公子把预算定到这么高,自己就更有发挥的空间了。

袁耀公子,这是下血本要招揽强大的武者啊!

袁耀自己倒不觉得花费三千万有什么。

千军易得,一将难求。

花这么多钱,能招募到一个青史留名的猛将就不亏。

最重要的是...这笔钱全都是老爹袁术赞助,自己不用花一分钱。

见袁耀有如此气魄,步骘心中对袁耀的评价又高了几分。

公子有明确的目标,又舍得为自己的目标投入。

将来若是能成长起来,必为当世人杰。

阎象和步骘带着钱财离开了,一个娇俏少女突然蹦到袁耀身前,对袁耀道:

“大哥,这次又被我抓到了吧!

你从府库支取这么多钱财,要做什么?

是不是又有好玩的事情?

那你必须得带上我啊!

你不带我一起,我就要去告诉娘了。”

眼前的小姑娘名叫袁妙,是袁耀的妹妹。

袁术的姬妾和女儿很多,唯有袁婉、袁妙两个女儿,与袁耀一母同胞,都是正妻冯夫人所生。

冯夫人乃司隶校尉冯方之女,有倾国倾城之貌,当年曾名动京城。

袁耀、袁婉、袁妙这三个孩子,也充分继承了母亲的优良基因。

袁耀俊美出众自不必说。

袁婉、袁妙两个妹妹也有绝世容颜,颜值不逊于母亲冯夫人。

也因为是一母所生,两个小姑娘与袁耀最为亲近,不像其他姐妹见到袁耀那般拘谨。

袁婉、袁妙是双胞胎姐妹,可性格却截然不同。

袁婉性格温婉,端庄秀丽。

袁妙则娇俏可人,古灵精怪,她也是最粘袁耀的一个妹妹。

之前袁耀有什么好吃的,好玩的,袁妙都要上来分一杯羹。

袁耀举办什么大型活动,袁妙是一定要跟着参与的。

袁耀揉了揉袁妙的头发,笑道:

“都多大人了,还像个疯丫头一样。

你看看婉婉,多有大家闺秀的样子?”

“还想找娘告状...

你哥哪次有好事没带着你?”

“哎呀,婉婉太闷了,整天跟着母亲学着管理袁府,多无聊啊。

还是跟着老哥玩有意思。

哥,你把我的头发弄乱了。”

小丫头拨弄两下头发,对袁耀道:

“老哥这次想要玩什么?

打猎还是摆宴席?”

“都不是,这次我要做一个更好玩的事情。

在寿春城召开一个武道大会,名为淮南第一武道大会。

选拔出淮南实力最强的武者,让他们加入袁府。”

“这么有意思?

比武,我最喜欢了!”

袁妙就喜欢看热闹。

在她看来,武者比斗可比书画展好看多了。

“可是...淮南最强武者不是纪灵将军吗?”

“那可未必。”

袁耀摇头笑道:

“淮南英才众多,这里面或许会有璞玉。”

“也是哦。

这么好玩的事,大哥一定要叫上我。”

“放心,这事都不用你哥说。

再过几天,整个淮南的人都会知晓。”

袁耀预料得丝毫不差,在第二笔资金到位之后,寿春城中央便开始搭建起巨大的比武台。

同时袁耀公子要举办淮南第一武道大会,选拔淮南武道人才之事,也传遍了周边数郡。

“听说了吗,袁公的公子袁耀,要在寿春举办比武大会,选拔武道高手!”

“早就知道了!

听说要是能在这次武道大会上夺魁,就会被袁耀公子收入袁府。

还有可能当将军!”

“竟然有这等好事?

当将军...那不是世家大族的子弟才有资格吗?

比武获胜也能当?”

“袁公子说了,这次比武大会,只看实力,不看出身!

别说是平民百姓,就算是山贼草寇,有实力袁公子一样录取!”

“那太好了,我要报名...”

消息传遍淮南后,淮南各郡武者云集而至,都想在武道大会上一展身手。

天下的武者们习武,讲究的是学成文武艺,货卖帝王家。

袁氏虽然不是帝王,可他四世三公的名头,也不比帝王弱几分。

如果能被袁耀公子看上,入袁府为将,也算对得起自己这一身本领。

武道大会之事越传越广,就连前往丹阳寻周瑜的孙策,都知晓了此事。

孙策来到丹阳,见到了自己的好兄弟周瑜。

他上前一把握住了周瑜的手,激动道:

“公瑾!”

一袭白衣的周瑜也很激动,握紧孙策的手说道:

“伯符兄!

兄来寻我,可是要起兵前往江东了?”

“贤弟如何知晓?”

周瑜朗声笑道:

“我素知兄长胸怀大志,袁术亦非圣明之主。

兄长早晚要继孙坚将军之志,一统江东。

算算时间,此时也差不多了。

兄长可是要邀我同往,与兄共图大业?”

听周瑜这样问,孙策叹了一口气,说道:

“我本来是这么想的。

以玉玺向袁术换些兵马,再邀公瑾相助,共图江东。

可是...事情发生了一点变化,有些不太顺利...”

“哦?莫非袁术不愿拿借兵与兄?

不应该啊...

袁术此人野心甚大,见到玉玺,他能忍得住?”

“袁术倒是好说话。

这次的麻烦,主要是袁术的儿子袁耀!”

提到袁耀,孙策就忍不住血压上升,捏紧拳头道:

“这贼子,三番五次刁难于我,就是不肯借兵。

他竟然当着袁术的面,把玉玺摔了!

我又献出先父的几样宝物后,此贼还不满足。

竟然让我留亲眷为质!”

“公瑾你是知道的,吾母亲弟妹都在曲阿,哪有亲眷与他?”

周瑜思索片刻,沉吟道:

“听兄长说来,这袁耀还真不是个简单的人物。

能抵抗玉玺诱惑之人,少之又少。”

“他不但对玉玺不屑一顾,听说最近还在寿春举办武道大会,意在招纳猛士。

种种迹象表明,袁耀之志恐怕不小。

他的能力,也远非其父袁术可比。”

听周瑜夸袁耀,孙策不屑道:

“袁耀小儿,不过是一个有几分小聪明的纨绔罢了。

他虽然比袁术那个庸肆之辈强,可淮南之地,毕竟容不得他做主。”

“待我横扫江东,成为江东霸主,袁耀就更不配当我的对手了。

只是...现在我想借兵脱身,还是不易啊。”

三国:袁家逆子,开局摔玉玺by佚名全文在线阅读,本小说用个性化描写手法描写了一段感人至深的故事,赚足了观众的眼泪。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