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第一癫公,老朱人麻了未删全本合集_李慎、陈阿玉最新章节

李慎陈阿玉 是《 大明第一癫公老朱人麻了 》中的主要角色,由佚名所创作,它的内容内容丰富多彩,下笔流畅,非常吸引人。《大明第一癫公,老朱人麻了》小说精彩阅读:第1章洪武二十五年,奉天府,江南贡院!满天飞雪随风而落,飘向青袍官员,迅速掩盖了绸衣纹路,身体竟纹丝不动。他是负责看场的监试官,除了鼻子嘴巴喷出白雾,面青沉稳如石钟,视线缓缓扫视下去。“天公不作美啊......天大寒、手指不可曲伸,学子们得抓紧了。”突然,监试官眉头紧锁,眼中浮现满满的厌恶。

封面

《大明第一癫公,老朱人麻了》精彩章节试读

第1章

洪武二十五年,奉天府,江南贡院!

满天飞雪随风而落,飘向青袍官员,迅速掩盖了绸衣纹路,身体竟纹丝不动。

他是负责看场的监试官,除了鼻子嘴巴喷出白雾,面青沉稳如石钟,视线缓缓扫视下去。

“天公不作美啊......天大寒、手指不可曲伸,学子们得抓紧了。”

突然,监试官眉头紧锁,眼中浮现满满的厌恶。

“那是哪里来的无知考生,倒是睡得香甜???幸亏我大明人才济济,必不让此等蠢材尸位素餐!”

监试官审判侧目之时,睡得正酣的少年打了个激灵。

身处狭窄的考试间,少年剑眉星目,却满眼尽是迷茫。

“哼,烂泥扶不上墙!”

可能是监试官犀利的目光,少年从头痛炸裂中惊醒,被周遭一切吓得差点跳起来。

一间间形同茅厕的石头房,宽度只容一人进出,门前环佩长刀的侍卫,目光冷若冰霜。

仿佛他李慎是什么犯人似的。

不对啊!

自己上一秒还在“大明之巅”游戏里会师陈圆圆,下一秒竟直接穿越到游戏里。

还是大明第一代太子--朱标英年早逝的第二年。

再看周围的摆设,分明是会试科举场!

李慎目光落在答卷上,最上方誊写着考生籍贯、祖上三代等关键信息。

【姓名:李慎】

【籍贯:凤阳府人】

【祖先:李长风】

这名字他有印象。

是凉国公蓝玉的儿时旧相识!

凉国公什么人啊?脚踢北元残军,独自生擒蒙古大臣,一举夺回滇南,传奇战绩数不胜数,有他活着,北元就不敢再犯。

意识到祖上和明初军神的关系,李慎本该高兴,可熟悉大明历史的他面若寒蝉......

用不了一年,这位明初战神就得一命呜呼。

不仅连带着全族老小命葬黄泉,所有亲朋挚友也会惨遭牵连,连路过的狗都得掉层皮。

会试赶考前,李父曾经嘱咐:到了应天府,先找蓝玉,上去先喊蓝叔父。

就算蓝玉不认往日情谊,官员们也会闻风骚动,卖几分薄面。

彼时的凉国公如日中天,更与皇室密不可分,老爹本意是好的。

仗着厚脸皮,李慎稳稳抱住大腿,在蓝玉面前刷了点存在感,年纪轻轻就在江南贡院谋了挂职,眼瞅着仕途之路即将腾飞。

结果......

这个时间点,马上要经历老朱为朱允炆杀蓝玉。

凉国公这条大腿别说抱了,是特娘的死路一条。

洪武三大案的蓝玉案杀了好几万人,但凡和蓝玉有关系的人都死的差不多了。

就自己那个便宜老爹和蓝玉的关系,铁定被连坐呀。

还科考?考个屁呀。

就算他侥幸避开了蓝玉案。

但明初科举风盛行,南方地区人均卷王,四书五经倒背如流者不在少数。

说明只凭穿越者的才学,是很难得到科考场青睐了。

他想活命?

起码得找新的大树。

可此时的朱允炆尚未削藩,靖难之役还得过几年,一切还不明了。

眼瞅着老朱不放权,圣孙靠不住,燕王又远在边疆,这个时期的大明,活脱脱的炼狱,稍有不慎就得玩完。

眼前的“答卷”,李慎不会做,也做不了!

“咳咳。”

李慎有些愁眉苦脸,仿佛遇到了此生难过的大题。

监试官眉头皱得更紧了,对李慎更加严密监视。

刚才观察了半天,少年考生不动笔便算了,还准备晃荡到交卷不成?

嗓子咳嗽?

莫不是某种约定俗成的作弊暗号吧?

尽管抓不到实证,监视官仍在本子上圈圈点点,意欲递交上级,务必重点关注李慎的答卷。

李慎丝毫没察觉威严的目光,反倒双眼瞪大,像被惊雷劈中似的。

一道清脆声音凭空响起,他左顾右盼,确定只有自己能听见!

【叮!玩家李慎觉醒“死谏”系统。】

【只要被朱元璋杀死,就能回到原来的世界,并且得到亿万金钱奖励。】

【提示:您的勇气,智慧,体力,得到了百分百的提升。】

【提示:每次死谏,若是侥幸存活,则会随机得到不同的奖励!】

听完系统介绍,李慎刚想骂娘,心情突然升温不少。

只要被老朱开口赐死,就能从这个世界脱身。

如果真这么简单的话,莽就完了!

而且就算是不成功,也有奖励,无论怎么看都合适。

而摆在李慎眼前,最快速的作死法子......

“看来得行一险棋了。”

李慎打定主意,疯了似的抓起狼毫笔,在考卷上奋笔疾书起来。

字体歪歪扭扭,但还勉强能看。

“我凤阳书生,观大明风华,察陛下多有失!”

“观宗室旁支,挥霍无度,一人岁禄开销,抵万民税收。”

“若朱家江山千秋万代,则天下养朱延续无穷,哀民生多艰矣。”

写到这里,李慎觉得骂得还不够狠。

他怔了怔,再度洋洋洒洒起来。

“念大明初年,政通人和,百废待兴;

然二十五载更迭,才俊娇子惨遭妒火,专事阿谀奉承之事,竟朝中无人作真官、说真话。”

“观历史长河,江山多更迭,贤能者常有,而明君不常有,今如此,天下后世如何?”

“圣人道:君舟民水,是润泽天下人,以承载君王!”

“反观当下,是吸髓竭泽天下人,以滋润陛下!“

“以致民不聊生!”

“换来江山崩碎!“

李慎认真答道,下笔如有神。

选择在科举文章里边写大明的弊端,写供养宗室,写老朱多疑,就等于往皇帝心窝子里捅,还啐了两口。

反常的举动,让监试官心下一惊。

但监试官见多识广,知道即便写得很多,但不一定作数。

可等他定睛一看,努力瞥见些许字眼,惊得瞳孔地震。

“昏,昏君?”

“劳什子嫌命长是不!”

看这小子一脸严肃的样子,还以为想力挽狂澜,结果竟通篇大逆不道!

看李慎还不准备停手,监试官心里不由紧张。

这若是传到圣上耳中,还不得牵连监考团队,引发圣怒?

可科考场有规矩,任何人不得干扰考生,他立刻在本上圈圈点点,给李慎记下一笔。

待到日落,考试总算结束。

李慎大摇大摆走出考场,回去休息等待砍头的指令。

......

贡院大门紧闭。

所有试卷正在誊写,唯独李慎的文章被单独抽出,封好姓名籍贯后送至里屋。

“大人,这份大逆不道之言,请您亲自过目!”

监考官黄宗卿接过试卷,看了起来。

可刚扫一眼就惊得直接站直了。

第2章

“此考生......莫不是得了失心疯?”

监考官脱口而出,光是阅读这封大逆不道之言,整个后背都湿了!

官员不敢担待,颤抖着将试卷封存,警告众人与这考生撇清关系,同时将名单、籍贯记下。

李慎此举,已属作死,经手的人恐怕也不好过。

他不敢越权上报,只得亲手把考卷送至主考官—刘三吾处。

门刚敲响,刘三吾抬头瞧见门生跪下,苍眉皱了起来。

“这是怎得了?”

“大人!下官偶得一份考卷,不敢擅自处理,只能拿来给您过目了。”

“哼!区区一份考卷而已,如此慌张?你的书都的白读了吗?”

刘三吾一怔,见门生汗如雨下,眼睛不是眼睛,鼻子不是鼻子,好像魂都吓掉了。

他不由的冷哼一声,心生不满。

自己门生被一份考卷吓的失了魂,这事若是传扬出去,岂不被他人嗤笑自己教学无方?

哼,本官倒要看看是什么惊天地、泣鬼神的文章。

屋内静悄悄的,刘三吾只是看了一眼,脑瓜子却开始嗡嗡响。

这满纸荒唐言,全是细数朱家罪责,堪称千字讨贼檄文。

光是“供养宗室”一条,就足够让人掉十次脑袋!

刘三吾暗自神伤,他七十几岁才入朝做官,因学识渊博深受重用,初次接管会试便碰上烫手山芋,实在倒霉。

头昏脑胀治愈,忍不住推敲起来。

这话是混账,但细品起来又似乎有点子道理?

“这李慎是何许人也,敢写如此大逆不道之言?”

刘三吾瞅了眼名字,搜肠刮肚地想,愣是想不起这号人物。

此时的他,心里只有一个想法。

务必与李慎撇清关系,如今太子早逝,正是朝堂动荡之时,绝不能让陛下疑心,更不能让陛下知道啊!

“此事除了你,还有谁人知晓?”

“大约还有两三人吧,老师这是想掩盖下来?”

二人既是上下级,也是师徒,自然能说点实在话。

刘三吾闻言,叹了口气,脸上浮现一抹苦笑,滑倒在官帽椅上,。

“现在,说什么都晚了。”

以锦衣卫无孔不入的手段,想必消息早传上去了,身为主考官的刘三吾只有一条路可走。

想到此处,刘大人扶正冠帽。

硬着头皮去找朱元璋了。

一座恢弘大殿深扎金陵深处,神韵肉眼可见暗淡不少。

暖阁内,稠密的香云纱帘让天光更加昏暗。

天一暗,人就容易胡思乱想。

“标儿慢些跑,没看见前头有坑吗?可别摔了......”

“标儿,你现在冷否?饿否......”

“爹好些天没见你了......”

无数场景如鬼魅飘过,一双手在空中挥舞,拼命想要抓住,但只剩微弱的回音。

男人到了中年,就是容易胡思乱想,何况他刚经历了白发人送黑发人。

春风彻骨,床上的男人察觉到了。

他缓缓睁眼,快速平复呼吸,看不出丝毫慌张,正如无数次从危机中死里逃生。

不见朱标,也不见稚子策马。

刚才亲手传授嫡长子骑马技巧的温情场面,亲人面容,都化作涟漪。

大明开朝皇帝愣了半晌。

“章太医......”

“外头下雨了?”

朱元璋开口,听树叶婆娑的沙沙声,击打在奉天殿的瓦片上。

“回陛下,是今春的第一场雪。”

太医跪在床榻旁,和声细语道。

朱元璋没有答话,静静的看着雪花盖满琉璃屋檐,仿佛缓缓铺开一张崭新宣纸。

老朱艰难爬起身,颓然的姿态越来越明显,只是挥挥手,一众宫人就识趣退避。

“咱身体到底咋样了?给个实话。”

朱元璋在榻上歪着身子,目光依旧犀利,才坐起来又长舒一口浊气。

开局一只碗,问鼎君王殿!

他老朱霸气半生,即便隔着纱帘仍能感觉威严。

屏风背后,太医面露标准微笑,用平常的语气答复:

“禀陛下,您自然要长命百岁。

只是年纪渐长,容易脾虚下滞,稍加调理就好了。”

噢?

几乎是本能,朱元璋捕捉到太医的微表情,不禁冷笑。

“还要调理多久?”

“我要没有长命百岁,太医可愿下去陪?”

君王的致命问题,足以压垮太医。

太医当然知道朱元璋的身体情况,曾经的锐气被年岁、政事磨灭,又遭遇太子离世,状况如江河日下。

奇怪的是,即便陛下频繁进食大补丹药,目前依旧空虚乏力啊!

但如果说真话,朱元璋龙颜大怒,估计日落时分就得人头落地。

反正自古太医都是垫背的,他干脆选择晚点死,净挑皇帝爱听的说。

“陛下说笑了,您今年六十五,臣五十七,若是微臣有幸多活三十五年,当真是沾了主上光泽了!”

“臣…惭愧!”

朱元璋闻言,脸上带着笑意,一挥袖袍:“下去吧。”

太医松了口气,倒退着躬身离开。

人一走,朱元璋眼底笑意瞬间烟消云散。

他不傻。

自然知道太医没说实话。

但他也没计较,估计放眼金陵也无人敢说实话。

他知道自己的病很严重,没几年好活了。

没有人比他更懂自己的身子。

活到六十五岁,也算高寿了。

但朱元璋显然不满于此,还有太多宏图伟略尚未实现。

再加上朱标死了,他现在只想着怎么帮朱允炆稳定朝堂,照顾好朱标留下的血脉们。

就在这时。

一黑色飞鱼服前来,正是锦衣卫指挥使,蒋瓛。

“何事?”朱元璋头也不抬。

蒋瓛被他收为义子,又是近身侍卫,有御前行走的资格,且无需禀告。

“禀皇上,今日江南贡院会试,出了点小插曲。”

“噢,是谁舞弊?”

蒋瓛跪在地上,把密折举过头顶,同声道:“比舞弊还要罪无可恕,是有人大放厥词,胆敢羞辱圣上,批判宗室。”

“学子李慎,凤阳府人,乃蓝玉旧交之子。”

一个时辰不到,锦衣卫已经把李慎扒了个干净。

朱元璋皱眉,目光迟迟不能从李慎的名字上挪开。

那破碎江山被他亲手一统,驱逐胡虏,恢复中华,竟还有王八蛋不知感恩。

先不说伟大功绩。

光是废除四等种姓、振兴华夏衣冠、铁腕整治贪官、清除全国暴乱......便能让天下人受益!

多少汉人努力上百年都没有做到的事,他朱元璋做到了。

敢问还有谁?!

还是蓝玉的故交,何时跟这种渣滓有交情?至于主考官刘三吾,干什么吃的?

“让刘三吾给老子滚过来!”朱元璋一声怒吼。

恰好,门外通传刘三吾等一众监考官求见,说有要事禀告。

“传!”

第3章

很快,刘三吾一干人等入殿。

当他看到蒋瓛也在时,肉眼可见地颓了。

要知道有锦衣卫在,准没好事!

说明皇帝极有可能已经知晓......

刘三吾慧名远扬,此刻竟也开始慌神,在心里骂李慎的奶奶八百遍了。

李慎啊李慎。

不想我刘三吾聪明一世.......

到头来栽倒在你个无名氏手里!

人刚站稳,便听见头顶传来质问。

“刘爱卿,你办的好差事日传千里,朕也有所耳闻呐。”

已经意识到锦衣卫厉害,只想赶紧撇清关系的刘三吾赶忙跪下,认命似的上交答卷。

“臣知罪......考生李慎的考卷在此,特亲自检举。”

“据监试官反应:考生李慎在会试的时候睡觉,不管不顾的放浪形骸,本就该严惩,只是不想他竟胆大如斯。”

会试前,刘三吾预设了无数种突发场景。

愣是没想到半路杀出个癫人!

要知道,就算让文武百官都预设一遍,也不相信有人会放着大好前程不要,上赶着寻死啊!

于普通书生而言:读书就是图功名。

其次才是济世、振天下。

刘三吾虽心痛这等功利思想,但唯有重利之下,吸引无数贤能投身学问,促成更多桃李,助大明昌盛久安!

大浪潮下,一代代书生挤破脑袋,只有极少数佼佼者能抵达会试。

谁会蠢到放任机会溜走,彻底跟改变命运,提升家族气运的机遇过不去呢?!

李慎年纪轻轻,看着白净俊朗,跟正常人没啥区别啊。

谁知道,竟然是个癫公!

纵使刘三吾使劲浑身解数,龙椅上的朱元璋俯视下方。

惊疑、恐惧、不解的表情尽收眼底,他心生愤意,命人取来“罪证”。

那些个借口,朱元璋没兴趣听,索性一把摊开试卷。

“还察陛下多有失!”

“失?哪来的失?他也配谈君王得失?”

“一股子书生酸臭味,显然读过两年书,就忘记南北了!”

朱元璋看到李慎写的前边几行,就暴怒无比。

区区一个考生,也敢评论皇室?

还有这歪歪扭扭的字,丑得不像书生写的,倒像是寺庙和尚的文化水平......

朱元璋还是第一次看见这样的会试答卷。

而李慎的名字,也被皇帝一再默念。

“李慎?好,很好......”

突如其来的冷笑,让刘三吾等一众会试官员陷入恐慌。

朱元璋啥人啊?

属于是老树开花,越老越难捉摸。

这些年对臣子的容忍度是越来越低了!

即便有从龙之功的功臣,也开始不敢说真话了。

何况是个无氏族、无后台的小书生?

众人不禁遐想:陛下表面发笑,实则是大发雷霆的前兆啊!

刘三吾跪在地上,双手往前一伸,开始急忙辩解:“李慎实在该千刀万剐,死不足惜......”

“臣定当严格审理每一份会试答卷,将不正之风扼杀在襁褓内!”

“还请陛下批准臣审理此案,允许剥夺李慎学制......”

紧接着,监考官黄大人也跟着请罪,瞬间倒下一片人。

对此,朱元璋没有说话。

锦衣卫指挥使蒋瓛听闻此言,握紧绣春刀的钢柄,目光森然。

“陛下,不必为李慎忧心,微臣愿意为您除掉烦恼。”蒋瓛幽幽说道。

这话的威胁意思不言而喻,拔剑清君侧,于锦衣卫而言太轻松了。

书生的脖颈最是柔软,比年糕还好切。

哐啷!

朱元璋拍响金龙镇纸,余音在阁中嗡嗡回响,吓得众人脖子一缩。

要知道天子一怒,流血千里!

正当众人以为李慎遭殃的时候,朱元璋脸上阴晴不定,突然缓了下来。

要知道他登上皇位二十五年,拼尽全力实现百官清廉,民众应该高兴才是。

他敢说,“宁要百官哭,也要百姓笑”的执政魄力,没几个皇帝能说出口。

而自己,不仅说了,还这么做了!

凡吸食百姓血的贪官,老朱不光要杀,还要剥皮填草,巡街示众。

吓得四海清明,贪腐势力榨得干净。

这样做的受益者,不就是底层人么!

但现在居然冒出个李慎,还在科考场上大放厥词,哦不,是疯言疯语。

这下,让朱元璋好奇。

这李慎难道看到了当朝看不到的地方?

再者说,读书人做梦都想入朝为官,怎么就李慎一个例外?

甚至不惜赌上自己的命,也要在人生分水岭处放一通狗屁?

“即便李慎满嘴喷粪,朕倒想看看到底有多脏!”

朱元璋命众人稍等,他默默往下看。

“观宗室旁支,挥霍无度。

一人岁禄开销,抵万民税收。

这叫吸血!”

“若朱家江山千秋万代......

则天下养朱后患无穷......

这是祸根!”

而刚才还有点兴致的朱元璋看到这里,手指瞬间发力,撕碎了试卷的边缘。

“放肆!”朱元璋眼中怒火推向新峰。

这不就是说宗室之祸么?

他批准供养宗室,是吸百姓的民脂民膏,来肥自己!

长此以往,数年之后,百姓就要供养几十万皇室宗亲,劳民伤财......

虽然朱元璋早有心理准备,但还是气得握拳砸桌子。

听见巨响,群臣心中漏了一拍,脸上阴霾再也藏不住。

这若是让皇帝看完,不得血洗科考场才过瘾啊?

官员的太阳穴一个劲狂跳,乃至于对仕途开始消极看待。

“陛下息怒,这等污言秽语无人会信的......”

“龙体为上,您切勿被小人谗言蒙蔽啊!”

“大明圣主功绩如山,岂容他李慎抹黑!”

朱元璋丢下试卷,命蒋瓛代为朗读。

他实在气得老眼昏花,视野开始模糊了。

蒋瓛低沉的嗓子,听得众人后背发凉:

“天下是百姓的天下,不是老朱家的天下。

如此以往,必定会发展成百姓吃不起饭,土地都归到宗室手中,到时候百姓流离失所,吃不饱饭,必定......”

到这里,蒋瓛已经读不下去,眼睛飘向朱元璋,宛若被雷霆击中。

能让锦衣卫虎目圆瞪,双拳紧握,说明李慎真踩到雷区了。

每说一句话,朱元璋嘴唇就发白一分。

李慎到底说得是不是真的,只有朱重八自己最清楚。

但此时,一代帝王大手盖桌,霸气怒斥:

“念!”

蒋瓛:“......”

“必定,会揭竿而起......大明必亡!”

最后一句话如惊雷炸开。

反贼言论冲刷着群臣认知,仿佛把朱元璋的脸面踩在地上摩擦。

朱元璋从面色憋红到紫红,终于压不住震怒,一遍遍大吼着:

“给咱杀了他......杀了他......”

第4章

君威终于砸落,像极了山谷钟声,迅速驱散群臣心中的侥幸心理。

......

“陛下息怒,龙体为重啊!”

“李慎那厮千刀万剐都不为过,根除掉他乃是大明社稷的幸事啊。”

“是是是,本届科考场筛选出头等败类,也算好事一桩。”

众人纷纷跪倒在地,求救似的甩锅出去,一脸的惶恐。

听见臣子急于摆脱的话,朱元璋怒火更甚了,指着众人的头顶准备开喷。

“一群废......”

唾沫还没喷到地上,门口传来一声通传。

是新册立的皇太孙——朱允炆来了。

“请奏陛下,见还是不见?”

“见!”

暖阁内。

朱元璋那震耳欲聋的怒吼让人耳畔发麻,窒息感缠绕大伙儿心头。

反正至少能确定一件事:秀才李慎,算是废了!

一想到李慎年纪轻轻就疯了,错过大好仕途,连带着一家老小人头落地,群臣眼神中多了些复杂意味。

如今这朝堂时局,众人谨言慎行,只为求一时安裕,但这刀可一直都在大家脖子上架着,不知何时会落下。

圣孙朱允炆刚迈过门,便感觉气氛死寂。

连翰林院的刘三吾都战战兢兢......

要知道朱允炆的太子之位,正是得到刘三吾的鼎力支持,方才尘埃落定。

重臣尚且如此,那肯定出现大麻烦了!

会不会是元军卷土重来?

还是有功之臣想谋朝篡位?

难道......是百姓又起义!!!

皇太孙年纪尚小,但察言辨色很是擅长,急忙歪着头询问道:

“皇爷爷,您何故生这样大的气,是刘大人做错事了吗?“

这朱允炆虽然稚嫩,但大殿内,也就只有他敢顶着盛怒开口说话。

“生气?”

朱元璋一屁股跌在御座上,嘴唇不住颤抖。

“李慎这狗屁烂糟话没一个字是真的,换谁能忍!“

“咱励精图治,咱就差把心肝都掏给百姓了,竟养出个白眼狼!”

“刘三吾,你办的好事啊,竟能让这种废物闯入会试。”

“迂腐,简直是大写的迂腐!”

见朱元璋暴怒如斯,朱允炆愣在原地。

李慎?

没听说过这号人物啊。

难道是前朝乱臣贼子?

能激怒皇爷爷的人,背景绝对不简单!

“陛下的意思是,今日会试有一反贼书生。在答卷中站在大明反面,与朝廷作对,与陛下作对。”

蒋瓛的解释让朱允炆瞪大眼睛。

“还有这种人?他是疯了么......”

朱允炆声音越来越小,不敢相信书生也会这么刺头。

“允炆呐,你来得正好,这天下早晚会交到你的手里,去看看这卷子吧。”朱元璋指了指李慎的试卷。

“是!”

说罢,朱允炆拿起来细看。

才看几句,便感觉头皮发麻,两眼发昏。

皇太孙赶忙打住,强忍着心底的害怕,向上位恳求道:“爷爷,孙儿不敢再看了......”

“不,你得看,俺朱元璋的后代就经得起风吹雨打。”

毫无疑问。

朱元璋在盛怒之下,也不忘培养皇太孙,反而出现恰好是个学习政务的机会。

皇太孙你明白上位的用意,耐着性子看下去。

他视线扫过,看到“宗室误国”大明吸血”“天下怒不敢言”的话,眉头愈发皱紧。

这文章疯吗?当然了。

可文章对吗?他朱允炆却多了点不该有的想法。

文中一通怼天怼地,看似指着朱元璋的鼻子骂,实际上却直指政策漏洞。

从这一点,并非单纯的反贼呐!

再者。

李慎,一个名不见经传的普通人。

落笔竟如此狠辣,敢说朝中大臣躲避不及的话。

朱允炆意识到这一点时,被想法吓了一跳。

他很想照搬从前的套路,在皇爷爷面前表现得顺从、听话,这样便能稳坐位置了。

但经过朱元璋的调教,这小子早不是当初的稚子。

无论是眼界、智慧,都上了一个台阶。

朱允炆头埋在卷子里,可是眼珠子却滴溜溜的转,目光炯炯有神。

若是按照李慎卷中所写,削减宗室支出于国于民都有好处。

但最重要的还是能削弱那些藩王的实力。

他很清楚朱元璋没几年了,等他上位,那些实力强大的藩王,是他第一个铲除的对象。

若是能在朱元璋或者的时候就削弱他们的实力,岂不妙哉?

朱允炆越是安静,朱元璋神情就变化一分。

“乖孙怎么不说话了?”

总不能,被狂悖言论吓傻了吧?

面对质询,每回答一个字都有可能是给自己挖坑,朱允炆自幼长在皇宫不可能不清楚!

“孙儿......”

“斗胆认为:李慎所言,不假!”

孩子稚嫩的声音,成了暖阁中最刺耳的一根针。

皇太孙不维护朱元璋的制度便罢了。

居然还与李慎一样,满口疯言疯语!

群臣顿时如芒刺背,骂娘声不断。

“我去,这疯病还能人传人,把皇太孙都攻陷了。”

“怪哉怪哉,难不成皇太孙想自毁前程?”

“果然人太年轻啊,看了点污糟话就动摇,心智太不坚定。”

“完球蛋,任凭圣孙多金贵,今日都得掉一层皮了。”

当然,群臣只敢在心里蛐蛐,同时等着皇上大怒。

朱元璋眼神复杂,又疑惑的看向皇太孙,没人能猜透他的心思。

他一字一顿的问道:“允炆,你怎么看宗室的?”

那朱允炆一听此话,急忙跪地,勇气荡然无存。

朱元璋没有发怒,桀然一笑:“看着爷爷。”

“你随便说,以后江山、反贼、宗室......都是你要处理的问题。”

朱允炆抬起头:“皇爷爷愿免除孙儿的大逆不道?”

朱元璋点头笑道:“又不是你写的文章,怕啥?大胆说!”

得了撑腰后,那佝偻的身子渐渐直起。

“表面上看,李慎发言疯疯癫癫。

可细想想,我大明每年岁收,要分十分之一给宗室。

那宗室可否提供十分之一的边防支持、人才输入呢?”

“儿臣以为李慎所说有些道理,若是千百年间宗室不断壮大,而宗室豢养政策日益江华,岂非让天下万民喘不过气?”

“噢?何以见得?”

“元之所以灭,正是因为残害苍生,而肥了上层的口袋!”

“宗室可以养,但天下万民不可薄待,否则富了宗室,寒了民心!”

话音落下,朱允炆暗自得意。

自己这一番言论,以抬高百姓,压低宗室,绝对合朱元璋之心。

只是不知道朱元璋此时心情。

不知不觉,朱元璋走了下来,他甚至能看到皇靴。

“但是......李慎说这天下不是朱家的,实在该死。”朱允炆回过神来,找补了一句。

只见朱元璋一边抚须,一边扶朱允炆站起来。

“好孩子,你答得不错。”

就在朱允炆和百官以为,朱元璋要放李慎一马时。

他双眸精光流转,缓缓道:

“既然他李慎敢说天下不是朱家的,那正好......

蒋瓛你亲自出马,将那厮抓起来吧。”

大明第一癫公,老朱人麻了李慎、陈阿玉小说免费阅读全文,看完本小说,就上本网站。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