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80年代 , 国家求我拍武侠片 的主角是 江哲 、 朱林 ,这是一部非常好看的都市小说,由作者佚名编写,这本书气贯长虹,构思新颖,江哲、朱林主要讲述的是:第1章1980年春节刚过,北三环的春影厂再次热闹起来。作为国内知名制片厂之一,近年来凭借《芙蓉镇》、《瞧这一家子》等反映现实生活的影片,形成了清新质朴的特色。这些作品在各方面都有创新,深受观众喜爱。然而,今天春影厂的热闹,却是因为一个特殊的消息。
《重生80年代,国家求我拍武侠片》精彩章节试读
第1章
1980年春节刚过,北三环的春影厂再次热闹起来。
作为国内知名制片厂之一,近年来凭借《芙蓉镇》、《瞧这一家子》等反映现实生活的影片,形成了清新质朴的特色。
这些作品在各方面都有创新,深受观众喜爱。
然而,今天春影厂的热闹,却是因为一个特殊的消息。
李厂长刚刚下达通知,要求全厂以最好的面貌迎接一位远道而来的客人。
这个消息像一阵旋风,迅速席卷了整个春影厂。
“听说了吗?是一位来自港岛的导演!“
“真的假的?我们厂还能请到港岛导演?“
职工们三三两两聚在一起,兴奋地讨论着。
有人激动地说:“我听说港岛那边的电影技术可先进了,这次可是个学习的好机会啊!“
“可不是嘛,特别是功夫片,听说拍得可带劲了,咱们还从来没拍过呢。“
其实,大多数职工之前从事的工作与电影无关,都是靠自学摸索。
这次能有机会跟港岛导演学习,对他们来说简直是天大的好事。
尤其是在功夫片这个国内制片厂尚未涉及的领域。
李厂长站在办公室窗前,看着厂区里热闹的景象,内心既兴奋又忐忑。
他费了很大力气从上级争取到这次协助拍摄的机会。
现在看到全厂上下如此重视,他心里也有些欣慰。
“希望一切顺利吧,“李厂长轻声自语,“这可能是春影厂的一个转折点啊。“
正当李厂长沉思时,办公室门被敲响了。
“进来!“李厂长回过神来,转身面对门口。
一群演员急匆匆地涌了进来,脸上写满期待。
“李厂长,听说要拍新电影了?能不能给我们一个机会?“
“是啊,我们都很想参与这次拍摄!“
面对这些热情的演员,64岁的李厂长有些无奈地摇了摇头。
“大家先别着急,“他抬手示意大家安静,“这次的情况比较特殊。“
李厂长清了清嗓子,继续说道:“电影的主导权不在我们手上,我们只是协助拍摄。“
“选角完全由港岛导演决定。“
“我希望大家都能好好表现,争取被选中。“
听到这话,演员们脸上的兴奋劲儿稍微减退了一些。
但仍然充满期待地看着李厂长。
“李厂长,那我们有什么需要准备的吗?“一个年轻演员问道。
李厂长想了想,说:“你们可以先练练功夫,这次是拍功夫片。“
“功夫片?“演员们愣了,“是不是要会功夫才能拍?那我们得赶紧去练练了!“
李厂长看着这些充满渴望的眼神,心里五味杂陈。
他理解大家的心情,但也明白事情并不像他们想象的那么简单。
就在这时,一位戴眼镜的中年人敲门进来。
“李厂长,招待所最好的房间已经准备好了。“
“不知道导演什么时候到?“
李厂长挥手示意演员们先离开,然后对中年人说:
“导演刚到京城,正在与上级领导会面。“
“具体什么时候到厂里,还要等通知。“
中年人点点头,犹豫了一下,还是忍不住问道:
“李厂长,这位港岛导演到底是什么来头?怎么搞得这么隆重?“
李厂长沉吟片刻,决定给他解释一下具体情况。
“事情是这样的,“李厂长开始娓娓道来,“去年,有位高级领导提议拍摄武侠功夫电影。“
“比如少林寺或太极拳之类的。“
“要求实地拍摄,找真功夫演员。“
“文化部门最终决定拍摄《少林寺》。“
“这个任务一下子引起了国内多家制片厂的兴趣。“
中年人听得入神,不由得点头表示理解。
李厂长继续说道:
“但是,你也知道,我们国内制片厂对拍摄功夫片没什么经验。“
“所以最后,这个任务交给了港岛的长城电影制片有限公司。“
“长城电影?“中年人有些疑惑,“没怎么听说过啊。“
李厂长解释道:
“这是我们国家在港岛设立的电影机构,专门制作针对海外的左派电影。“
“50、60年代曾经在港岛很有名气。“
“不过到了70年代,随着港岛本土电影的发展,它也逐渐衰落了。“
中年人恍然大悟:
“原来如此。“
“那为什么现在又要换导演重新拍摄呢?“
李厂长叹了口气:
“长城电影公司接到任务后,找了一位姓张的导演拍摄《少林寺》。“
“结果冬天拍摄,整个画面灰蒙蒙的。“
“还用了一些京剧团的演员,整体效果不太理想。“
“所以上面决定换导演重拍。这次新换的导演,据说能力很强,票房过千万,是现在港岛知名的大导演“
中年人听完,不由得感叹:
“难怪这次这么重视。“
“看来国家对这次拍摄是寄予了厚望啊。“
李厂长点点头,眼中闪过一丝期待:
“是啊,这次合作对我们春影厂来说也是个难得的机会。“
“我们一定要好好把握,学习港岛导演的拍摄技巧。“
“特别是在功夫片这个领域。“
就在春影厂上下忙着准备的时候,京城的街道上,一辆挂着国家文化部门牌照的轿车正缓缓行驶。
车内后排坐着一位身穿笔挺西服、模样俊朗的年轻人。
这个年轻人叫江哲,就是李厂长要接待的那位港岛大导演。
除了长城电影公司导演外,他还有个不为人知的身份——一个从21世纪穿越到1978年港岛的导演。
凭借前世记忆,他在港岛拍摄的电影打破票房记录,成为当红导演。
而这次,他受邀来京城补拍《少林寺》。
这是江哲第一次来到80年代的京城,他透过车窗仔细观察着80年代的京城景色。
街道上,自行车铃声此起彼伏。
路边的小摊贩热情吆喝着。
偶尔几辆公共汽车呼啸而过,引来路人羡慕的目光。
这些景象让江哲既熟悉又陌生。
车子继续向前行驶,江哲的思绪也随之飘远。
他回想起自己刚穿越到1978年港岛的情景。
那时的他,还只是一个默默无闻的小导演。
然而,凭借前世的经验和记忆,他很快就在港岛电影界崭露头角。
一部接一部的电影,不断刷新港岛的票房记录。
现在,他已经成为港岛炙手可热的导演。
这次来到京城拍摄《少林寺》,对他来说,可以说是一次新的机遇。
他可是清楚记得,上辈子这部电影上映后,在内地引起多大轰动。
1.6亿人次观影量,创下了中国电影史上的观影人次最高纪录,几乎相当于全国六分之一的人口都走进了电影院。
而它的票房收入,也是达到1.63亿元人民币。
这个数字,放在2014年后并不突出,但在80年代初期,可是一个令人瞠目结舌的数字。
要知道,当时普通工人的月工资也就几十元而已。
不仅如此,这部电影在国际市场上也取得了不俗的成绩。
影片被销售到20多个国家和地区,在日本、东南亚等地区掀起了一股“少林热“。
江哲一边看着窗外,一边想着,阳光透过车窗洒在他英俊的面庞上,为他添了几分神秘感。
第2章
江哲透过车窗,静静地望着京城的街道。
这是他“这辈子第一次“来到这座城市。
就在他思绪纷飞之际,一阵轻微的咳嗽声将他拉回现实。
江哲转头看去,只见文化部门大领导的秘书正侧身看着他。
秘书打量了一下江哲,微笑着问道:“江导演,这是您第一次来京城吧?“
江哲笑着回应:“这辈子是第一次。“
秘书显然没听懂江哲话里的意思,以为江哲是在港岛这个国际大都市呆习惯了,初来内地有些不适应:
“我们这儿刚开始发展,某些方面不比港岛。不过我相信,慢慢会好起来的。“
他的话语中透露出对京城现状的一丝不自信。
江哲看着窗外,笑了笑:
“可别这么说。我估计,过个几十年,京城就会成为世界中心。到时候,港岛人来这儿,可能才是刘姥姥进大观园呢。“
这番话让秘书愣住了。
他没想到江哲对京城的未来如此有信心,甚至比他这个本地人还要乐观。
江哲继续说道:
“其实,现在很多港岛人对待祖国的态度,存在一种天然的优越感。有些人甚至有点瞧不起内地。“
秘书点头,表示认同。
江哲转过头,直视秘书的眼睛:
“但我相信,一个拥有五千年文化历史的国家,一旦发展起来,不是小小港岛,这种充斥风水迷信的地方能媲美的。“
秘书被江哲的话震撼到了。
他没想到这位年轻的港岛导演会有如此深刻的见解和坚定的信念。
“江导演,您这番话让我很受触动。难道这就是您选择回国拍电影的初衷吗?“
秘书问道。
江哲神情突然变得凝重:
“不是。我回来拍电影,只是因为祖国需要我,仅此而已。“
这番话让秘书心中更加赞叹江哲的爱国精神。
“江导演,您的态度真让人佩服。那些港岛人,嘴上说爱国,行为上却遮遮掩掩的,应该向您学习。“
秘书由衷地说。
江哲看着秘书,忽然笑了:
“你到现在还不肯称呼我一声同志吗?“
秘书愣住了,他没想到江哲会说出这样的话。
一时间,空气中弥漫着一种说不清道不明的气氛。
就在这时,轿车停在了春影厂门口。
江哲和秘书从车上下来,引起了厂内职工的注意。
“看,那是不是港岛的大导演?“
“听说他刚下飞机就被文化部门大领导接见了。“
窃窃私语声在厂区内传开。
众人的目光都聚焦在这个年轻而英俊的港岛导演身上。
64岁的李厂长快步走来,热情地迎接江哲。
他看了看江哲,又看了看秘书,口里直呼“欢迎,欢迎“
一时间却不知该如何称呼这位年轻的港岛导演。
秘书见状,上前一步,说道:“李厂长,这位是江哲同志。“
李厂长听到“同志“这个称呼,心里一楞,连忙去看江哲的表情。
他以前也接待过些港岛电影人,那些人对“同志“这个称谓,可是嗤之以鼻,就像在瞧土包子......
而眼前的江哲,却好像对“同志“这个称呼挺认同?
他突然意识到,眼前这位年轻人可能不仅仅是一个导演那么简单。
这时,秘书走上前,将他拉到一旁,低声说道:“李厂长,这次电影拍摄非常重要。最高领导层将第一时间观看成片。“
李厂长听完,心里一紧。
秘书继续说:“江导演公开回国拍电影,意义重大。他可能成为整个港岛的表率。另外,别忘了湾湾市场对港片的重要性。听说湾湾那边已经成立了什么自由总会,专门针对回国拍电影的港岛人。“
李厂长点头表示理解,心里暗暗吃惊于这次拍摄背后的复杂局势。
秘书继续说道:“电影拍摄要开绿灯,一切按照江导演的意见为主。“
李厂长连忙表态:“请放心,我一定完成上面交给的任务。“
秘书满意地点点头,转身离开。
李厂长亲自带江哲到招待所最好的房间安顿。
路上,他小心翼翼地观察着江哲的一举一动,试图揣摩这位年轻导演的真实想法。
江哲似乎察觉到了李厂长的心思,但他并没有表现出来,只是保持着平和的微笑。
午餐时间到了,李厂长带江哲来到春影厂食堂的特殊接待室。
这个接待室平时只用来招待重要客人,今天为了江哲特意开放。
厨师早已准备好了京城的地道美食:烤鸭、门钉肉饼等。
香气扑鼻而来,让人食指大动。
江哲看到这些美食,眼睛一亮。
他拿起筷子,夹起一块烤鸭放入口中,脸上露出享受的表情。
“李厂长,这烤鸭真是正宗啊!“江哲由衷地赞叹道。
李厂长看到江哲对内地美食如此喜爱,心里也松了一口气。
用餐间隙,李厂长提议道:“江导演,下午我们准备组织个座谈会,把您介绍给大家认识。您也可以给大家指导指导工作。“
江哲放下筷子:“李厂长,您太客气了。何谈指导,咱们互相学习。“
下午两点,春影厂会议室里挤满了期待的职工。
空气中弥漫着一种紧张而兴奋的氛围,低声的议论此起彼伏。
“听说这个江导演很年轻,才三十出头。“
“是啊,听说在港岛已经很有名气了。“
“我们春影厂能和他合作,可真是个大机会啊!“
就在这时,会议室的门被推开了。
李厂长领着江哲走进会议室,全场顿时安静下来,所有人的目光都聚焦在这位年轻俊朗的导演身上。
江哲身材高挑,穿着一身得体的西装。
他环顾四周,微微一笑,没有选择坐在中间的主位,而是坐在了李厂长身旁。
这个举动让在场的职工们眼前一亮,心中对这位年轻导演的好感又增添了几分。
有人小声嘀咕:“看来这个江导演不像有些港岛人那样骄傲自满嘛。“
李厂长清了清嗓子,站起身来主持会议。
“各位同志们,今天我们非常荣幸地邀请到了港岛著名导演江哲同志。“
“江导将在我们春影厂拍摄一部功夫电影,我们将全力协助拍摄工作。“
“今天组织这个座谈会,就是让大家认识江导,也请江导给我们讲解一下电影拍摄的相关事宜。“
李厂长的话音刚落,会议室里就爆发出一阵热烈的掌声。
掌声持续了好一会儿才慢慢平息下来。
江哲站起身来,面带微笑地向大家挥了挥手。
“谢谢大家,我很高兴能来到春影厂。“
“其实我在港岛也只拍了三部电影,取得了一点小小的成绩。“
“希望能和春影厂的各位同仁多多交流,共同进步。“
江哲谦逊的话语引起了李厂长和一位中年人的注意。
他们交换了一个疑惑的眼神,因为他们之前得到的信息是江哲只拍了两部电影就已经创下了千万票房的佳绩
这个反差让他们对江哲更加好奇了。
李厂长笑着说道:“江导太谦虚了,不如给大家介绍一下你的作品吧。“
江哲点点头。
“我在港岛第一部电影叫《唐山大兄》,这部电影讲述了一个来自唐山的年轻人在泰国冰场工作时,遇到不公平待遇。“
“他最终挺身而出,为华人同胞讨回公道的故事。“
这个充满正义感的故事立刻引起了春影厂职工的兴趣,会议室里响起了一阵阵讨论声。
“这个故事听起来很热血啊!“
“是啊,我也想看看港岛导演是怎么拍摄这种题材的。“
中年人忍不住问道:“江导,这部电影的票房成绩如何?“
江哲坦然回答:“《唐山大兄》的票房是8766553。“
这个数字一出,整个会议室瞬间安静下来。
所有人都瞪大了眼睛,难以置信地看着江哲。
对于春影厂的职工来说,这是一个难以想象的天文数字。
他们互相对视,眼中充满了震惊和不可思议。
有人小声问身边的同事:“我没听错吧?八百多万?“
“不是八百多万,是八百七十多万啊!“
“天哪,这是什么概念?我们春影厂一年的收入都没这么多吧?“
李厂长和中年人虽然提前知道江哲的成绩,但亲耳听到这个数字,依然感到一阵震撼。
他们意识到,江哲的才华和能力远远超出了他们的预期。
这对即将合作的《少林寺》项目更加有信心了。
江哲似乎没有注意到大家的反应,继续说道。
“我拍的第二部电影叫《上海滩十三太保》。这部电影讲述了抗战时期,一群爱国志士与汪伪政府斗智斗勇的故事。“
春影厂的职工们对这个题材很熟悉,纷纷点头表示认同。
中年人再次问道:“江导,这部电影的票房又是多少呢?“
江哲回答:“《上海滩十三太保》的票房是7877622,而且获得了去年的票房冠军。“
会议室再次响起了一阵低声的惊叹和议论。
“又是七百多万?这简直太不可思议了!“
“港岛的电影市场究竟有多大啊?“
“人家一部电影就赚了我们几辈子的工资。“
“我们什么时候才能拍出这样的票房呢?“
春影厂的职工们陷入了复杂的情绪中。
两部电影在港岛取得了近千万的票房成绩,这远远超出了他们的想象。
有人开始默默计算,这个数字相当于春影厂最高工资160的多少倍。
会议室里的气氛变得既热烈又复杂。
有人兴奋地讨论着港岛电影的成功经验,有人则沉默地思考着内地电影工业的未来。
李厂长内心也思绪万千。
他意识到,如果这次合作顺利,未来可能会有更多的合作机会。
江哲不仅才华横溢,还不恃才傲物,这让李厂长非常满意。
这时,一个中年人站了起来,目光炯炯地看向江哲。
“江导,您刚才说您拍了三部电影,那第三部是什么?“
这个问题一出,整个会议室的氛围瞬间变得安静起来。
所有人都屏息凝神,期待地看着江哲。
第3章
江哲微微一笑,神情淡然,仿佛在讲一件再平常不过的事。
“第三部电影叫《独臂刀》,一个月前在港岛上映了。“
他顿了顿,看着众人期待的眼神,才慢悠悠地补充道:
“离开港岛时,票房已经突破1000万了。“
这个数字一出,整个会议室顿时一片哗然。
有人倒吸一口凉气,有人难以置信地瞪大了眼睛。
甚至有人下意识地掐了掐自己的大腿,生怕是在做梦。
李厂长更是猛地站了起来,声音有些颤抖。
“江导,您说的是港币还是人民币?“
江哲看着李厂长激动的样子,心中暗自好笑。
这帮人对港岛电影市场的了解,恐怕还停留在十年前。
“当然是港币,不过按现在的汇率,人民币也差不多。“
李厂长听完,一屁股坐回了椅子上,脸上写满了震惊。
春影厂的其他职工也都面面相觑,眼中满是不可思议。
“这比我们厂一年的拨款还多啊。“
一个年轻人忍不住小声嘀咕。
江哲听到这话,心中暗笑。
他知道这些人对港岛电影市场不了解,更不知道现在功夫片在港岛有多受欢迎。
不过,他并不打算在这个问题上多做解释。
毕竟,他这次来春影厂的主要目的是补拍《少林寺》。
想到这里,江哲主动开口,将话题引向正轨。
“各位,我知道这个数字可能让大家有些震惊。“
他环视一圈,看着众人还未从震惊中缓过来的表情,继续说道:
“不过,我这次来是为了《少林寺》的补拍工作。“
“希望能和大家一起合作,把这部电影拍好。创造一个新的记录“
听到江哲提起《少林寺》,春影厂的职工们眼睛一亮。
虽然国内发行价格只有70万,但能参与到江哲导演的电影拍摄中,对他们来说就是一次难得的机会。
李厂长看出了大家的兴奋,赶紧趁热打铁。
“江导,能不能给我们分享一下您的拍摄经验?“
江哲闻言,微微一笑。
“其实,很多技巧都可以通过观看电影来学习。“
他看着众人期待的眼神,又补充道:
“以后,我们大家一起交流,相互学习。“
这话一出,会议室里的气氛顿时活跃起来。
就在这时,一个年轻人举起了手。
“江导,我有个问题。“
江哲点点头,示意他继续。
“为什么我们国内的电影在港岛不受欢迎呢?“
江哲看了看这个年轻人,耐心地解释道。
“这主要是因为题材的问题。“
他顿了顿,组织了一下语言。
“我们国内的电影多是抗战题材或者现实主义题材。“
“对于港岛的年轻观众来说,这些题材可能缺乏吸引力。“
“他们更喜欢娱乐性强的电影。“
年轻人若有所思地点了点头。
这时,一位老职工开口了。
“江导,您说的"娱乐性"具体是指什么?“
江哲想了想,回答道。
“简单来说,就是好玩、有意思、让人会心一笑的电影。“
他看了看周围人的表情,继续说道:
“我理解现在有些人可能思想比较保守。“
“比如对《庐山恋》里的亲吻镜头就有争议。“
“但是,电影需要与时俱进,要贴近观众的需求。“
老职工听完,皱了皱眉。
“江导,您说的这些在港岛可能适用。“
他有些担忧地说道:
“但在国内,如果拍摄这种娱乐性的电影,恐怕没法向上级交代啊。“
江哲听到这话,不禁莞尔一笑。
“老同志,您说的有道理。“
“但是,我想问您一个问题。“
“借用一句话,如果人民喜闻乐见,你不喜欢,你算老几?“
这句话一出,整个会议室顿时爆发出一阵热烈的掌声。
老职工被问得哑口无言,脸上有些尴尬。
江哲见状,笑着补充道。
“当然,我并不是说电影只要让人发笑就行了。“
他挥了挥手,示意大家安静下来。
“以我拍摄的三部功夫电影为例。“
“主角学会武功后,都是用来惩恶扬善的。“
“这其实也体现了一种美德,只不过表达方式更加含蓄罢了。“
听到江哲这么说,老职工的脸色缓和了一些。
“说到这里,我想跟大家分享一下《少林寺》的情况。“
“虽然国内发行价格是70万,但在港岛,它很可能会有几百万的票房。“
“这对我们来说,是一个很好的机会。“
听到这话,春影厂的职工们眼睛都亮了。
他们开始幻想,如果能参与到这部电影的拍摄中,自己的地位是不是就能提升了。
李厂长看到大家的反应,心中暗喜。
他站起身来,郑重其事地说道。
“各位同志们,江导的成就大家都看到了。“
他的声音充满了激情。
“他不仅在港岛取得了惊人的票房,还有如此深厚的学术功底。“
“这次能和江导合作,是我们春影厂的荣幸。“
“希望大家都能好好把握这个机会,认真学习。“
听到厂长的话,原本还有些犹豫的老资格们也坐直了身子。
他们竖起耳朵,生怕错过江哲说的任何一个字。
第4章
江哲看着眼前这些充满期待的面孔,心里暗暗摇头。
他知道,这些人对电影行业的认知还停留在旧时代。
江哲深吸一口气。
“承蒙李厂长抬爱,那我就给大家介绍下现代电影的创作理念吧。“
“首先,一部电影的成功,离不开优秀的剧本,“
“我们要花大量时间打磨剧本,确保故事的吸引力。“
一位年轻的编剧忍不住问道:“江导,你们是如何确保剧本的质量的呢?“
江哲笑着回答:
“我们会反复讨论,多次修改,甚至会找一些普通观众进行试读,听取他们的意见。“
“某种意义上,我们不生产剧情,我们只是观众喜好的搬运工。“
这个回答引起了在座人的一阵惊讶,他们没想到港岛的电影制作如此重视观众的意见。
江哲继续说道:“其次,演员的选择也至关重要。我们不仅看重演技,还要考虑演员与角色的契合度。“
一位演员问道:“那如果演员在拍摄中出现问题,你会怎么处理呢?“
江哲认真地回答:“我会耐心地与演员沟通,了解他们的想法,然后一起找到最好的表演方式。“
这个回答让在场的演员们松了一口气,他们开始对这位年轻导演产生了好感。
接下来,江哲又详细介绍了拍摄、剪辑、后期制作等环节,每一个细节都让春影厂的职工们大开眼界。
李厂长听得连连点头,心中暗暗赞叹江哲的专业素养。
就在这时,那个中年人又提出了一个尖锐的问题:“江导,你认为我们春影厂与港岛电影业最大的差距在哪里?“
会议室里顿时安静下来,所有人都屏息等待江哲的回答。
江哲沉思片刻,然后缓缓说道:“我认为,最大的差距可能在于对市场的理解和把握。“
他停顿了一下,继续说:“我们要学会倾听观众的声音,了解他们的需求,但同时也要坚持自己的艺术追求。“
这个回答既委婉又直接,让在场的人都陷入了沉思。
这时,又有一位年轻编剧举手提问:“江导,您能谈谈您是如何平衡商业价值和艺术追求的吗?“
江哲点点头,认真回答道:“这是个很好的问题。“
“我认为电影既要娱乐大众,又要传递正面的价值观。“
“这两者并不矛盾,关键在于如何巧妙地融合。“
他停顿了一下,继续说:“比如说,我们可以在一部动作片中融入家庭、友情等温暖的元素。“
“这样既不影响观众的观影体验,又能传递积极的价值观。“
李厂长听着,不禁连连点头。
一位摄影师举手问道:“江导,您觉得国内电影和港岛电影各有什么优势和不足呢?“
江哲思考了一会儿,回答道:“国内电影的优势在于景色优美、大场面恢弘。“
“比如说《高山下的花环》中的战争场面,气势磅礴,这是港岛电影难以企及的。“
他接着说:“而港岛电影的优势在于能够根据票房反馈及时改进。“
“这种市场机制使得港片能够快速适应观众需求,拍出令人满意的娱乐电影。“
江哲的分析引起了在场所有人的共鸣。
他们意识到,这位年轻导演不仅了解港岛电影,对国内电影也有深入的研究。
李厂长暗自庆幸,能够邀请到江哲来春影厂交流。
这无疑是一次难得的学习机会。
这时,又一位年轻的导演助理鼓起勇气问道:“江导,您能分享一下您是如何突破自己,不断进步的吗?“
江哲露出了一丝笑容,说:“这个问题很有意思。“
“我认为,最重要的是保持对电影的热爱和对观众的尊重。“
“每拍完一部电影,我都会仔细分析观众的反馈,思考哪里做得好,哪里还有改进的空间。“
“同时,我也会关注国内外优秀电影作品,学习他们的长处。“
他停顿了一下,又补充道:“另外,我觉得跨界学习也很重要。“
“比如说,我会阅读文学作品、欣赏绘画和音乐,这些都能给电影创作带来新的灵感。“
座谈会持续了两个多小时,江哲耐心回答了众多问题。
尽管他已经显露出疲态,但仍然保持着专注和热情。
李厂长注意到了江哲的状态,适时地站起来说道:“各位,时间不早了。“
“江导也辛苦了,我们今天的交流就到这里吧。“
虽然还有许多人意犹未尽,但也都理解地点头离开。
一位年轻的剧务员走到江哲身边,小声说:“江导,您的水。“
江哲接过水杯,微笑着道谢。
这个小细节让在场的人更加感受到江哲的亲和力。
会议结束后,李厂长特意将江哲留下,向他介绍春影厂的一些骨干。
“这位是我们的首席编剧王明,这位是摄影师李强,还有这位是我们的剧务主管张伟。“
李厂长一一介绍道,刻意避开了演员。
他不想给江哲一种要塞人进电影的印象。
江哲与每个人都亲切地握手,交谈几句。
这种平易近人的态度让春影厂的员工们倍感亲切。
王明忍不住问道:“江导,您有什么创作心得可以分享吗?“
江哲思考了一下,回答:“我觉得最重要的是要有自己的风格。“
“不要盲目模仿他人,但也不要固步自封。“
“找到属于自己的那个"声音",然后不断磨练,这才是最关键的。“
王明若有所思地点点头。
等其他人都离开后,李厂长忍不住问道:“江导,冒昧地问一句,您拍摄《独臂刀》的酬劳是多少?“
江哲坦然一笑,回答道:“其实我采用的是分红方式,而不是直接收取酬劳。“
李厂长有些惊讶:“分红?能具体说说吗?“
江哲解释道:“是这样的,只有电影票房超过千万港币,我才能获得10%的分红。“
“目前《独臂刀》的票房已经超过千万,所以我大概能拿到100万港币左右的分红。“
李厂长听完,心中一惊。
他意识到春影厂根本无法负担如此高昂的酬劳。
幸好这次拍摄是国家出面,而江哲分文不收。
否则春影厂恐怕难以邀请到江哲来拍摄功夫电影。
江哲似乎察觉到李厂长的心思,笑着说道:
“其实港岛电影也有很多局限性。“
“比如说地方小,场景选择有限。“
“九龙城寨之所以成为港片的经典场景,很大程度上是因为那里复杂的地形和独特的氛围。“
李厂长听着,若有所思。
江哲继续说道:“其实,国内电影最大的优势就是地大物博。“
“从雪山到沙漠,从现代都市到古老村落,这种多样性是港岛电影难以企及的。“
李厂长眼前一亮,他突然意识到这可能是春影厂未来发展的一个方向。
“江导,您这么一说,我倒是有了一些新的想法。“
“也许我们可以策划一部横跨多个省份的公路片,展现祖国的大好河山。“
江哲点点头,表示赞同:“这是个不错的想法。“
“不过要注意的是,不能为了展示风景而忽视了故事本身。“
“毕竟观众看电影,首要的还是被故事吸引。“
李厂长连连点头,他感觉自己仿佛打开了一扇新的大门。
重生80年代,国家求我拍武侠片&佚名章节小说全文阅读,看完结好文,就上本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