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嫁大户完整版全文免费阅读_嫁大户小说免费最新章节

嫁大户 这本小说中的男女主角分别是 沈绮谢聿铎 ,作者“沈绮”通过娴熟的描写为我们展示了这本故事的精髓,没想到,一大早,谢家就差人送来了好消息。自古婚事美不美,全凭媒婆一张嘴。薛媒婆关于谢家的说法,跟刘媒婆又是两样。虽然没把谢家说成是钱过北斗,米烂成仓,也好一番夸耀他家的殷实富贵。“谢家在银狮街上开着门面五间的生药铺子,几十里的医家药行都要从他家购置药材。

封面

《嫁大户》精彩章节试读

没想到,一大早,谢家就差人送来了好消息。

自古婚事美不美,全凭媒婆一张嘴。

薛媒婆关于谢家的说法,跟刘媒婆又是两样。虽然没把谢家说成是钱过北斗,米烂成仓,也好一番夸耀他家的殷实富贵。

“谢家在银狮街上开着门面五间的生药铺子,几十里的医家药行都要从他家购置药材。且不说在家有下人,出门有大马,就说那谢家二郎,长得一表人才,相貌堂堂!他是大房的独子,家中又没了婆婆,只要姑娘一进门,便是当家立纪的主母娘子。”

张氏一时高兴,觉得女儿马上就要有个好依仗,一时又觉得心惊,怕是这里边有什么坑人的陷阱,一时间倒无所适从,拉着薛媒婆问了一箩筐的话。

直说到日头朝向正南,眼看着快到午饭时间了,薛媒婆拉着她,非得要句准话,这边说定了,她好去和谢家说。

张氏思量了半天,拉着薛媒婆的手。

“好嫂子,累了你一番,你先回家歇会儿。这样的大事,容我和姑娘商量商量,总要她点了头,我才能放心呐。”

薛媒婆深吸了一口气。

今日她到沈家来,只说了谢家愿意。

却不曾说,那位谢家二爷昨日连夜登了自己家门,送来了满满一车的好礼,托她今日一大早,就来问沈家的意思。

这何止是愿意,简直是千愿意、万愿意。

依着她当了多年媒婆的经验,越是这样着急的婚事,越是要缓缓地说,一时心急,反而难成。

原本她想着,到了今日后半晌,再慢慢到沈家来,细细说这件事。

没曾想,今日一大清早,她刚打开自家家门,谢家的车马就已经在门口等着送她到沈家来了。

饶是这么着,她在沈家人面前还是拿出了官媒的手段,端着架子,不急不缓地说了谢家的态度。

这样的好姻缘,想来沈家没有拒绝的由。

没想到,沈家竟然还要缓上一缓,这事倒真是奇了!

薛媒婆轻笑着叹了口气。

“弟妹,这也是常情,婚姻大事,问问姑娘的意思,也是应该的。”

说完起了身,又拉了拉张氏的手。

“弟妹啊,你家姑娘若是定了主意,可赶紧来告诉我。”

送走了薛媒婆,张氏回到房中,立刻叫来了全家人商量大事。

原本觉得无望,当下眼见着八字有了一撇,沈家人都想细细地把另一捺给写好。

沈家爹爹仔细回忆着昨天的情景,第一个开口。

“我觉得,这个后生挺不错,说话做事都很周到,对家里的生意门路也了如指掌,瞧着很有眼界,也有见识。”

大哥沈绍也点了点头,语气中满是赞赏之情。

“确实有眼界。听说他曾经去过很多地方,几乎走遍了江南江北,还去过好几次云南边境呢!”

“只是家中的二婶可恶些,看着就是个不好相与的。还好是二房的长辈,若是合不来,平日少搭几句,也就罢了。”

嫂嫂的眼光果然是和沈绮一致。

娘亲却忍不住叹了口气。

“只可惜,家离得这么远,以后若是想回家一趟,可就难了。”

虽是叹气,可这话听着,她心里已经认定了这门亲事。

沈绮瞧着娘亲的眼角快湿了,忙笑着开解。

“哪能人人都有嫂嫂这样的好福气,嫁的这么近,想回家就回家不说,还有你们这么一家好公婆。”

她顿了一顿。

“还有我这么个好小姑!”

一句话逗得众人都笑了起来,乔氏笑着推了推她,哥哥更是开怀大笑。

娘亲闻言,拉起了闺女的手。

“这么说,你愿意?”

眼见众人都瞧着自己,倒把她瞧得有些害羞。

沈绮没着急回话,定了定心神,在心中细细忖度——

这人家中有积年的生意,不是那等暴富之家,想来家风正气。

听说,那人的娘亲走了好几年,爹爹也未曾续娶,也算是长情的人家。

瞧他身板健阔,步伐稳当,想来有个好身子骨,不至于多病多灾的。

既然托了临近的薛媒婆说亲,想来大概……大概听说过什么克夫的谣言,知道了这事还不改初衷,证明他自己会拿主意,不是那等偏听偏信之人。

今生,若是能和这样的人厮守,也不枉这一世为人。

其实,昨夜辗转反侧之时,这些话已经想了几遍了。

只是当时她觉得婚事无望,多思无益,今日事情到了跟前,又来回思想了一番,打定了主意。

“爹娘,女儿愿意的。”

得了姑娘这句话,沈家老两口儿都松了一口气,又喜气盈腮起来。

说着,爹娘便要准备去找薛媒婆回话,还是嫂嫂止住了两人。

“眼下正是午饭时间,人家必定刚刚到家,而且这个时辰,他们家应该正准备吃午饭呢,这时候去,岂不打扰?更何况,人家刚走,咱们就急着去,倒显得咱们家不够矜持……不如先用了午饭,爹爹和娘亲也换身好衣服,再慢慢悠悠地去答复这门亲事,不仅得体,还能让对方对我们高看一眼呢!”

这话一说,众人都觉得有。

这时候,大家突然发现自家连早饭都没吃呢,索性派大哥去后街买上几个小菜,几个烧饼,家里还有沈绮早上煮好的米粥。

吃饭的时候,一家人七嘴八舌,都喜气洋洋。

最高兴的是小弟沈纪,大喊着,终于能打赢西街的二毛了!

惹得众人大笑。

沈绮猛然听见小弟说起打架的话,心头突然想起一件要紧事,登时连饭也吃不下了。

还好大家都没留意。

等到大家各忙各的去了,沈绮觉得机会来了。

她悄悄拉着嫂嫂的衣袖,然后将嘴唇贴近嫂嫂的耳朵,紧张而又期待地问了一句顶顶要紧的话。

“嫂嫂,你能不能……帮我去问下哥哥,昨天来相看的,到底是哪一个啊?”

嫂嫂听了,瞧着小月儿紧张的模样,笑得前仰后合,几乎要笑出眼泪来。

这可把沈绮急坏了,她干脆学着小弟的招数,扭股糖儿一样黏在嫂嫂身上,撒娇耍赖,缠着她立刻去问哥哥。

昨天与哥哥同行的有两个年轻后生,一个皮肤白皙一些,另一个身材高大一些。自己一眼就看中了那个高个男子,自然而然认为是他。

然而,毕竟没人明说,万一求亲的是旁边那个小白脸,那不是闹出了一场笑话吗?

她一边摇晃着嫂嫂的胳膊,一边娇嗔。

“好嫂嫂,你就快去嘛!人家急着呢!”

嫂嫂笑着答应了下来。

乔氏果然拉了沈绍细细询问,待得到了肯定的答复之后,又轻移莲步,走到妹妹房中,附在她耳边压低声音。

“没错,正是你猜的那位。”

沈绮听到这话后,终于长长的舒了口气。

哥哥言之凿凿,前来求亲的谢家二郎,就是那个身量高些的年轻后生。旁边那个矮了半头白脸小哥儿,是谢家二房已经成婚的堂兄。

听见这话,沈绮那颗悬着的心,终于落回原处,忍不住长长地松了口气。

“阿弥陀佛!”

嫂子看着她那副如释重负的模样,不禁笑出了声,出言打趣。

“哎呦呦,还没成亲呢,这就谢上佛祖啦?看起来,我家小月儿对这个妹夫,好生喜欢!”

沈绮被嫂子这么一调侃,自觉失态,又忍不住笑意,索性用手帕子遮住绯红的脸,倒在床上装睡去了。

眼看爹娘去了媒婆家,哥哥去前面照应店铺,小弟去了学堂,家中只剩下姑嫂两人,嫂子干脆也顺势躺在床上,两人悄悄说些闺中的私房话。

毕竟,等沈家小月儿日后嫁了人,可难有这样肩并肩说话的机会了。

【第5章送聘礼的排场】

第五章

这桩亲事成得太快、太顺利了,不仅出乎沈家众人的意料,也实实在在给了白河镇的街坊们大大的意外。

等到谢家登门送聘礼的那日,整条街的街坊邻居都来看热闹了。

倒也不怪大家爱凑热闹,实在是这排场太大、太隆重了。

谢家一共来了两匹大马、三辆大车。

准新郎谢聿铎自然骑马走在最前边。

中间第一辆车是谢家年过六旬的老祖母吴氏和贴身的小丫鬟。

第二辆车是谢家大房长子谢晏,也就是准新郎的父亲。

第三辆车是谢家二房谢昂、冯氏夫妇。

骑马走在最后边的是谢家大郎谢聿铭。

谢家二郎的下聘礼,连久不出门的祖母吴氏都请出来了。

实际上,吴老太太是不打算来的,有铎儿父亲、二叔二婶操持着就行了。

可是,她得知铎儿要订婚后,喜出望外,因为老大媳妇没了,就吩咐老二媳妇准备自己早就安排好的聘礼单子。

没想到,老二媳妇藏了私心,把聘礼单子上的好东西都掐了个尖,又找些不值钱的寻常玩意儿塞了进去,以次充好,看上去满满当当,其实全是些中看不中用的东西。

老爷们家家的,哪里懂得这些?

但是十七八岁就出门远行的谢聿铎,最懂这些。

不仅懂,他还很留心。

一手拿着单子,一手对着物件,桩桩件件清点清楚,刚查点了三分之一,二婶的脸上就挂不住了。

谢聿铎并不拆穿,顺着二婶的话,笑呵呵地只说不用查了。

转头,就把对不上数目的单子递到了老太太跟前。

这样偷鸡摸狗、以次充好的事情,他在外闯荡多年,不知见过多少,二婶竟然打主意打到自己最重视的聘礼上来了。

最终老太太大发雷霆,把二叔叫过去大骂了一顿。

二叔这辈子最怕两个人。一是堂上的老娘,二是屋里的媳妇。

二叔挨了一顿骂,又不敢回屋冲二婶发火,只是忍气吞声、好说歹说,媳妇还是不肯将吃进嘴里的好东西吐出来。

最终,还是扯下遮羞布,明说老太太已经都知道了,她脸上一阵红一阵白,终究是把东西原模原样地送了回来。

为了这件事,老太太便有些不待见二婶,二婶整日家心中也有些气。

昨日,老太太在早饭时发话,自己要亲自给二孙媳妇送聘礼,二房的夫妻两个就不用去了。

二婶马上就不干了。

自己儿子五年前定亲时,老太太推说身子不好不去了,只让二房夫妇自己去提亲下聘。

到了二郎这次,她又能亲自去了?

老太太不急不缓地搅动着碗中的米粥,不急不缓。

“个中缘由,你自己清楚,还要我说吗?”

这话一出,二婶还好,她的儿媳妇孙氏立马就坐不住了,脸色通红,就连老大谢聿铭脸上也有些挂不住了。

“祖母,不是说不提这事儿了,都多少年了,还老说。”

老太太气定神闲。

“又不是我挑的事,你娘非要问,我能怎么说?”

孙氏立刻用眼神剜了那多事的婆母一刀,只说吃饱了,推了碗筷,就回房了。

为着这场风波,二婶不让来也要来,还拉着自家男人一起。

她憋着劲,一定要找出沈家的毛病来,好歹也要给自己家争一口气。

白河镇众人哪里知道这里的风波,只瞧着谢家人骑着高头大马,一连三台大轿,在小镇上实在难得一见,都纷纷来看热闹。

瞧见了送的聘礼,更是啧啧称奇。

十六盘羹果茶饼、四套锦绣衣服,六方织金锦帕,板栗、榛子核桃、红枣、花生、桂圆、瓜子等各色干果、白米、白面、绿豆、红豆、黄豆小米等五谷粮食、各色布匹、绢帛。

还有几样精致小木盒子装着的药材、香料,看得人琳琅满目,眼花缭乱。

共计二十抬,每抬上面都放着大红双喜,煞是好看。

又有八十两白花花的白银礼钱,成双成对的金戒指、金手镯、银项圈……

满满当当,放在大红缎子垫着的黄铜托盘上,流水一般送进了沈家门上。

看热闹的街坊七嘴八舌。

“乖乖,现在的一石米价才八钱银子,就够我们家吃上大半年了。这光礼金整整八十两银子,这得能买多少大米啊!”

“我家铺子三五年也挣不了这么些钱!”

“看那对儿手镯,明晃晃的,怕是纯金子!就算是银子包金,也值不少钱呢!”

“我细看了看,肯定是金的!我长这么大,也没在咱们这儿见过这么贵重的聘礼!”

白河镇一般的乡镇人家,能拿出十两银子,买上一个金镯子的聘礼,已经是数一数二的豪阔了。

像谢家这样的平山县人家,也难有这么大方的手笔。

这也有个缘故。

谢家二郎,自十八岁起便离家远行了,一路上风餐露宿,披星戴月,少不了经历了各种艰辛。

小编为您免费提供嫁大户by沈绮全文阅读,全文语言流畅,行文舒展自如,自然洒脱,称得上是一篇较成功的之作。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