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快叫奶奶别走,奶奶最疼你了,是不是呀?”
孙子咿呀一声,什么也不懂。
我依旧站着,声音没什么起伏:“我不是置气,已经决定了。”
“决定什么决定,我看你是神经病!”
儿子猛地提高了嗓门,脸上是毫不掩饰的烦躁。
“我问你,你走了孩子谁带?”
“饭谁做?地谁扫?”
“合着这三年白养你了,一点不记好是吧?”
“稍微一点不顺着你的心意甩手就走?”
儿媳妇立刻帮腔,语气带着一种夸张的委屈:“就是啊妈,您好好想想。”
“这三年您在我们这儿,吃的住的用的,哪样不是我们花钱?”
“多少老人在老家孤零零的,想儿孙都想不来,羡慕死你了。”
“您能天天抱着大孙子,平时只要干些扫地做饭的轻松活,多幸福!”
“真要闹着离家出走,传出去的话,别人是笑话我们,还是笑话您不知足啊?”
我的目光扫过他们俩。
“你们自己凭良心说,这三年真的对我很好?”
儿子被我看得有些不自在,别开脸,语气却更冷硬:“反正我不同意!你走了这一大摊子事怎么办?”
“你岳母不是也退休了吗?”我淡淡说道,“反正扫地做饭很轻松,让她来顶替我不就行了?”
“那怎么行!”儿媳妇立刻拔高声音,像是被踩了尾巴,“我妈身子骨多弱您又不是不知道!”
“她每天只能跳跳广场舞,哪经得起带孩子做家务的折腾?”
“而且她喜欢打麻将,哪有空?”
今年国庆,儿子带岳父一家去黄山旅游。
发的朋友圈里,儿媳妇那位“身子骨弱”的母亲,精神抖擞地背着我的孙子,一口气爬了好长一段山路。
笑声比谁都响亮。
我心里冷笑了一声,但没有戳破这层薄薄的窗户纸。
有些话说透了,没意思。
“总之,不行就是不行。”
儿子下了结论,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专横。
“妈你消停点行不行?本来白天上班就烦,晚上就别给我们添乱了。”
我看着儿子那张写满不耐烦和理所当然的脸,内心悲凉。
“该说的,我都说了。”
我不再看他们,转身往我那个小房间走。
“明天我就走。”
身后传来儿子气急败坏的声音:“你非要这样是吧?行!你走!走了就别回来!”
儿媳妇似乎在劝他,声音不高,但那语调,怎么听都像是在火上浇油。
“哎呀你别吼妈了,妈可能就是在气头上,明天气消完就好了。”
“人老了,脾气也容易变得古怪,这很正常。”

我没有回头,也没有再回应。
走进那间容纳了我三年的小房间,反手轻轻关上了门。
隔音并不好,依然能隐约听见外面电视的声音,儿子余怒未消的抱怨,还有儿媳妇细声细气的“劝慰”。
房间很小,窗户对着楼栋之间的狭缝,光线总是很差。
它更像一个临时工棚,而不是一个家。
深夜,手机嗡嗡震动个不停。
我点开微信,发现“相亲相爱一家人”家族群的消息已经堆到了9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