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钟响起,沉闷而悠长,穿透青岚宗山间的薄雾,唤醒了新一天的忙碌。
林轩随着杂役的人流,再次踏入炼器堂广场。空气中弥漫的依旧是熟悉的金属腥气和炭火味,叮当的敲击声不绝于耳。然而,今日的他,心境已然不同。那双低垂的眼眸深处,藏着一片汹涌的海,海底下是昨夜刚刚奠基的、名为《万物炼器总纲》的庞大冰山。
他依旧被分配去处理废料,推着那辆沉重的独轮车,在高温和噪音中穿梭。但他的手在触摸那些冰冷的、带着毛刺的金属边角料时,指尖仿佛拥有了某种奇异的感知力。
《诸天万物材料图鉴》的知识在脑海中自然流淌。
“黑铁废料,含碳量偏高,杂质多,结构疏松,直接回炉重炼价值低……但其中偶尔混杂的‘青纹钢’碎片,因其内部天然蕴含微弱风属性灵纹脉络,是制作‘轻身符靴’辅料的备选……”
“赤铜屑,氧化严重,灵性流失殆尽……不过,若能收集足够分量,以《基础提纯法》中的‘炭火煅烧去杂术’处理,或可得到少许纯净赤铜粉,可用于某些基础符墨的调色,增强灵纹显影度……”
“这块断裂的寒铁……可惜,核心处的冰属性灵材已在炼制失败时崩毁,残留部分仅具凡铁硬度,但其分子结构排列尚算完整,或许……可以作为练习‘微观器理’感知的对象?”
一种种在过去他眼中只是无用垃圾的东西,此刻仿佛被赋予了新的意义。它们不再是纯粹的负担,而是一个个等待被识别、被利用的“素材”。当然,其中绝大部分确实毫无价值,总纲知识让他能更清晰地认识到这一点,从而避免浪费精力。但那种于废弃物中洞察潜在可能性的眼光,让他枯燥的工作平添了几分隐秘的乐趣和期待。
他的动作看起来和往常一样麻利,甚至因为分心辨认材料,速度比平时还稍慢了一些,引来了监工王莽不满的瞪视。林轩立刻收敛心神,专注于推车,将刚刚发现的一小块隐约带着青色纹路的金属碎片,用脚不着痕迹地拨拉到一堆更不起眼的废渣下面,默默记下了位置。
“废物就是废物,干活都磨磨蹭蹭!”赵坤阴阳怪气的声音从旁边传来,他正好推着一车新淬炼好的铁胚经过,故意将车辕撞向林轩的独轮车。
林轩早有防备,手腕暗暗用力,稳住了车身,低着头,闷声道:“赵师兄教训的是。”
赵坤见他这副逆来顺受的样子,只觉得一拳打在了棉花上,冷哼一声,趾高气扬地走了。他身边的两个跟班对着林轩嘲弄地笑了笑。
林轩面无表情,继续干活。心中却在冷静地分析:《万物炼器总纲》虽强,但无法立刻改变他外在的处境。赵坤的欺压,资源的匮乏,修为的低下,这些现实的困境依旧如铁壁般横亘在前。他需要时间,需要耐心,更需要一个绝对稳妥的、不引起任何人注意的起步方式。
午间短暂的休息时间,其他杂役或抓紧时间打坐恢复体力,或聚在一起闲聊抱怨。林轩却借口去茅厕,绕到了炼器堂后山一处人迹罕至的僻静角落。
这里是他前几天“捡柴”时偶然发现的地方,有一小片质地细腻的灰白色黏土,旁边还长着几株叶片肥厚、汁液丰富的“胶草”。根据《图鉴》描述,这种黏土富含硅质,结构稳定;胶草汁液具有一定粘合性,且性质温和,不易与大多数基础能量发生冲突。
正是制作“练习泥”的理想材料。
他迅速采集了足够的黏土和胶草叶片,用早已准备好的破布包好,藏在怀里。整个过程快如闪电,心跳却不由自主地加速。这看似简单的行为,却是他迈向炼器师之路的第一次实践。
傍晚,结束了一天的劳役,领到了那枚微薄的灵石。林轩没有像其他杂役那样去膳堂吃饭,而是直接回到了自己的小木屋。
关紧房门,确认四周无人注意后,他才松了一口气。将怀里的材料取出,就着窗外最后一点天光,开始了他的第一次“炼制”。
没有熔炉,没有锻锤,没有刻针,甚至没有像样的工作台。只有他,一堆泥土,几株野草,和一个破旧的瓦罐。
他先将黏土捣碎,细细筛去其中的碎石和粗颗粒,然后加入捣烂的胶草汁液,小心翼翼地用手揉捏、搅拌。总纲知识中关于材料配比、揉捏力度、湿度控制的要点在他心中一一闪过。他做得极其专注,仿佛手中揉捏的不是泥巴,而是某种神圣的胚胎。
渐渐地,灰白色的黏土与绿色的草汁充分融合,变成了一种质地均匀、富有弹性且不易干裂的灰绿色泥团。
“练习泥,成了。”

林轩看着手中这块卖相不佳的泥团,眼中却闪过一丝难以抑制的喜悦。这是第一步,微不足道,却至关重要。
接下来是刻针。他暂时弄不到专门用于铭刻灵纹的金属,只能用一根白天从废弃缝补工具堆里找到的、半旧的长钢针代替。他将钢针在磨刀石上仔细打磨,使其针尖更加锐利。然后,按照总纲中记载的、最粗浅的“灵力浸润法”,尝试将体内那微薄得可怜的一丝气感,缓缓渡入钢针之中。
过程极其艰难。他的灵力如同纤细的蛛丝,时断时续,控制起来更是滞涩无比。钢针本身毫无灵性,对灵力的传导效率低得令人发指,十成灵力渡入,能有一成均匀分布在针体上就算不错了。但他没有气馁,只是反复地、机械地尝试着,如同最愚钝的工匠,进行着水磨工夫。
时间在寂静中流逝,夜幕彻底笼罩了木屋。
直到体内那点微末灵力几乎耗尽,精神也感到一阵疲惫,林轩才停了下来。手中的钢针,除了因为反复摩挲而显得光亮了一些外,似乎并无太大变化。但他能感觉到,针尖处似乎有了一丝极其微弱的、与他灵力同源的气息。聊胜于无。
准备工作就绪。
林轩深吸一口气,将一块揉捏好的练习泥在桌面上压平、抹光。然后,拿起那根经过初步灵力浸润的钢针,凝神静气,开始依照脑海中“锋锐纹”的基础结构,在泥板上小心翼翼地刻画起来。
“起笔要轻,落点要准,灵力需均匀附着于针尖,随线条走向而缓缓输出,不可断,不可急,不可重……”
总纲的教导在心头回响。他的手指因为紧张而微微颤抖,钢针在泥板上划下歪歪扭扭的线条。灵力输出更是难以掌控,时强时弱,导致刻出的线条深浅不一,能量流转在其中断断续续,如同快要渴死的溪流。
第一条灵纹尚未刻画到三分之一,泥板上的线条就因为灵力瞬间的失控而猛地一震,整条结构瞬间崩塌,练习泥上也出现了一道难看的裂痕。
失败。
林轩抿了抿嘴唇,没有任何停顿,将失败的泥团重新揉捏在一起,压平,再次开始。
第二条,在接近一半时,因手指微颤,线条偏移了预定轨迹,结构失效。
第三条,灵力输出突然中断,灵纹失去能量支撑,化作毫无意义的刻痕。
第四条,第五条,第六条……
时间一分一秒过去,桌上的练习泥越来越少,被揉捏了无数次。林轩的额头再次布满汗珠,不是热的,而是精神高度集中和灵力持续消耗带来的疲惫。他的眼神却越来越亮,没有丝毫气馁。
每一次失败,他都会在脑海中快速复盘。是手指不够稳?是灵力输出节奏不对?是对灵纹结构的理解还不够透彻?总纲的知识如同一面镜子,让他能清晰地照见自己的每一个错误。
他不再仅仅是机械地模仿线条,而是开始尝试去理解每一道转折、每一个节点在能量流转中的作用,去感受那微薄灵力在泥板中运行的细微阻力变化。
夜色渐深。
当窗外传来三更的梆子声时,林轩面前的泥板上,终于出现了一条完整的、虽然依旧显得稚嫩粗糙,但结构大体完整的“锋锐纹”基础图案。
他放下钢针,长长地舒了一口气,感觉浑身如同虚脱。但看着那条在微弱月光下似乎隐隐散发着极淡微光的刻痕,一股巨大的成就感油然而生。
这只是最基础的一阶灵纹,用的还是替代材料,在真正的炼器师眼中,可能连学徒作品都算不上。
但对他林轩而言,这歪歪扭扭的线条,却是在那绝望的黑暗中,亲手凿开的第一道光。
他知道,这只是开始。后面还有更复杂的灵纹,还有材料的获取与提纯,还有真正的熔炼与锻造……每一步都充满艰难。
但他更知道,有了《万物炼器总纲》这座指路明灯,再难的路,他也会一步一步走下去。
将练习泥和钢针仔细收好,藏匿起来。林轩盘膝坐到床上,再次运转起基础引气诀。这一次,或许是因为精神极度专注后的放松,或许是因为第一次成功实践带来的心境变化,他感觉那平日里难以捕捉的灵气,似乎……温顺了一丝丝。
引入体内的灵力,虽然依旧微薄,却仿佛多了一分韧性。
黑暗中,林轩的嘴角,微微勾起了一抹不易察觉的弧度。
第3章 完

